必否派是否有可能成功迫使佳通大股东股改?
根据参考网页信息,佳通必否派成功迫使大股东进行股改的可能性较低,其核心策略存在根本性缺陷,且与大股东形成了僵持局面。
1
3
必否派的核心策略与困境
必否派的核心策略是通过连续否决股改方案和否决关联交易来施压大股东,认为只要坚持否决,大股东最终会妥协并按照其要求完成股改
1。然而,这种策略存在以下问题:
缺乏实际约束力:大股东并非“必须”股改,监管部门也不会因股改失败而直接强制大股东退市或处罚
1。股改方案需由大股东提出,而大股东无法接受必否派主张的“合理对价”。
2。股改方案需流通股东投票通过,而必否派无法保证其主张的“合理对价”能获得多数支持
反噬效应:大股东因前两次股改被否,已对必否派的“勒索”行为产生警惕。若再次启动股改仍可能被否,大股东可能选择彻底放弃股改,以避免造成进一步更大的损失。
3。例如,2020年后大股东因关联交易被否而暂停股改,双方关系恶化
3。
内部矛盾:必否派内部对“合理对价”的定义不一(如要求“送权证”“十送三托底50元”,“十送九”或更高),难以形成统一方案,导致其谈判筹码分散
2
4。
大股东的应对与现状
大股东目前采取消极回避策略:
暂停股改:在必否派势力未削弱前,大股东不愿冒险启动可能再次被否的股改,以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3。
法律与监管支持:大股东持有流通股东名单,有能力识别并应对必否派的行动。此外,证监会已对佳通未披露关联交易的行为作出处罚,但未直接干预股改进程
6。
结论:成功可能性极低
必否派若要成功,需满足以下条件:
提出大股东可接受的股改方案(如接近二改方案的对价)
4;
确保股改方案能获得多数流通股东支持
2;
避免过度施压导致大股东彻底放弃股改
3。
目前来看,必否派因策略激进、内部不团结及大股东抵制,成功概率微乎其微。双方僵持可能长期持续,完成股改还需要更长时间,最终结果取决于市场环境或监管政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