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和赫美集团在同一天发布公告,内容几乎完全一致:独立董事李玉敏因在太原重工任职期间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处以警告和10万元罚款。这两家公司都强调,此事与本公司无关,不会影响日常经营。
这个看似普通的董事受罚公告,实际上指向了资本市场近期备受关注的一起案件——太原重工财务造假案。根据山西证监局10月31日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太原重工通过提前确认拉弹泡项目风力发电相关设备收入、结转成本且少计相关收入成本和财务费用等方式,导致2014年至2018年、2020年和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数据显示,2014年、2016年分别虚增收入7.57亿元、7.52亿元,其余年度为不同程度的少记收入。经查,公司及太原重工时任十余名高管拟被合计处以罚金1695万元,并对相关责任人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从处罚金额看,这是近年来地方证监局开出的较大罚单。
值得注意的是处罚时点。这些财务造假行为主要集中在2014-2021年期间,而太原重工在2020年迎来重要人事变动,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关键岗位同时发生变化。新管理层上任后,开始剥离港口、风场建设运营等绩差资产,持续推进盈利能力提升。
从最新财报看,转型已初见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太原重工实现营业收入70.28亿元,同比增长9.98%;归母净利润8506.35万元,同比增长21.8%。同时,公司控股股东太重集团抛出增持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增持8000万元至1.6亿元公司股份。
然而,历史问题仍需付出代价。根据上交所规定,太原重工自11月4日起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太重,为期一年。公司明确表示,违法行为未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股票不存在退市风险。
观察处罚名单中的独立董事李玉敏,其同时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职的情况引发思考。独立董事作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一环,本应发挥监督制衡作用,但在多家公司同时任职可能影响其履职质量。此次处罚或许会促使更多上市公司重新审视独董的选聘标准和履职要求。
从太原重工的回应看,公司正试图将此次处罚视为整改契机。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整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强化规范运作,提高财务核算及信息披露质量。在距离老厂区50公里外,太原重工用19个月完成的退城入园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实现了从传统工厂到智能工厂的转变。
历史问题的涤清让这家老牌国企得以轻装上阵,但资本市场对诚信的要求从未放松。一年ST警示期,既是惩罚,也是观察期。投资者在关注公司业绩回暖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其公司治理改善的实际成效。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