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福田汽车发布的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48.0亿元,同比上升15%;归母净利润为4.36亿元,同比上升70.1%;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7.69亿元,同比增长309.3%。
福田汽车一季度业绩增长与新能源汽车销量暴增密切相关。公开数据显示,福田汽车一季度销量超17万辆,同比增长9.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56万辆,同比增长174.2%。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范文清摄
不仅是福田汽车,今年一季度整个新能源商用车市场都呈现出高增长态势。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为14.9万辆,同比增长48.6%,其在国内商用车市场的销量占比已经达到18.4%。
“与产业相对成熟、整体增速稳定的乘用车市场相比,商用车的新能源转型正进入快速爬坡期,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增长点。”iCET清洁交通项目主管王雯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福田汽车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巩海东4月28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看好新能源商用车的未来发展。“我们预计今年新能源商用车的渗透率会达到25%~30%。”
应用场景细分是商用车电动化转型突破口
尽管新能源商用车已进入快速增长期,但由于其购置成本高、补能频率高、自重大等问题,依然令不少用户在购车时产生顾虑。如何科学精准地定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动化转型突破口,从而提升用户对电动商用车的实际应用接受度,已经成为商用车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此,巩海东认为,在重卡市场,500公里以内,纯电的解决方案是最适用的。500公里~1000公里,混动重卡较为适用;1000公里以上的干线,适用于氢燃料重卡。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范文清摄
“虽然现在纯电重卡的发展还受制于补能的限制,很多运输路线没有布局充电桩,但随着补能效率的大幅提升,未来一定会支撑整个纯电重卡的快速增长。”巩海东向记者表示。
以福田汽车为例,巩海东透露,未来三年,福田汽车将投建补能场站100个以上,新增充电桩近2000个,充换电电量增长超过1.2亿度,完成充电、氢能、换电、微电网四大技术路线场景适配,构建起车辆-能源-场景-服务的生态闭环。
“新能源车不像油车,简单的分销直销就结束了。对新能源商用车而言,未来它可能会形成一个通用平台加数据包的形式来满足客户需求。比如在高原、矿区、公路、平原,不同的场景数据包是不一样的,所以福田汽车在新能源领域要通过‘产品+生态’,两端去布局。”巩海东说。
为了探寻商用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电动化转型突破口,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也在2020年启动了BestECV最优电动商用车项目,开发了BestECV核算大模型,试图从商用车应用场景电动化评估、车队电动化成本核算及减排效益核算、车型选择等方面,为商用车企业的电动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持。
“在BestECV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政府、车企、运营方等利益相关方在推动新能源商用车转型时关注的核心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但政策引导的规范性和车辆全生命周期经济性,始终是各方形成转型共识的关键共性因素。”王雯雯认为,场景细分是新能源商用车推广的核心逻辑,而跨领域协调合作才能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税风波倒逼企业加快全球产业化布局
事实上,除了国内市场,新能源商用车在海外市场也增速迅猛。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3万辆,同比增长2.3倍。
在这一势头下,出口业务也成为拉动福田汽车一季度业绩增长的另一助力。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福田汽车出口业务同比增长9.8%,其中新能源产品成为突破口。
“中国商用车在全球商用车市场的占比仅为10%,所以更大的市场还是在海外。当前的关税风波,也在加速我们的全球产业化布局。我们一方面会自己投入,另一方面会合资建厂,将供应商和经销商深度绑定在战略合作项目上,加快产业化布局。”巩海东对记者说。
同时,为了更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福田汽车也将“双碳”战略作为企业的顶层战略来设计。4月28日,福田汽车首次发布ESG(可持续发展)报告,系统性地披露了该企业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实践成果。比如,该报告显示,去年福田汽车实现全价值链减少碳排放约1.3万吨,较基准年减少17.71%,并有6款车型获商用车首批碳足迹标识认证。
“ESG是一个综合体系,核心还是要快速地在全球化浪潮中抓住机会,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巩海东向记者表示,在国际化领域,将来碳关税的要求可能会非常高,甚至会作为一个较高的贸易比例存在。所以从传统能源到开发新能源产品的节能减排降碳,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巩海东向记者透露,“当前福田汽车的主要研发投入全部放在新能源产品上。我们的战略目标是,2028年实现碳达峰,2035年实现核心工厂碳中和,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