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不想再评论宁科,长线考虑,本就无所谓中间表现。只是,股吧里出现了一个新词儿:鱼尾行情。大意是:宁科的行情已经处于鱼尾阶段,行将结束。
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个词儿,挺有新意。不过,我知道:就重整而言,正常的重整,确实存在4个阶段:即申请-受理预重整-投资人确定-投资协议。通常,投资人确定后,就会出现重整阶段的最高位置,其后的各节点,虽也能形成波峰,但那是回撤后的波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宁科确实到了鱼尾阶段,目前的行情也确实是鱼尾行情。
但是,宁科官宣的投资人首次露面是24年12月28日。前收盘2.20,到现在为止,宁科最新价格5.15,涨幅134.1%。这涨幅当然未必是最大的,但是,24年12月-25年5月,宁科已经连涨6个月,一个鱼尾行情能延续6个月,这鱼尾是不是太大了点?
从哲学上看,有比较才有鉴别。好吧,那我们就比较好了。
宁科是存量重整股,且2024年是*ST。那我们就从2024年存量*ST重整股中去寻找比较标的。
2024年*ST,至今还在重整赛道上,且已经提出摘星申请或已经摘星的,一共有4个:分别是:景峰,宁科,名家,开元。其中,宁科已经摘星,另外3家已经提出摘星申请。
4家的共同特点:都是民资,都在去年披露了投资人,且投资人都是民资。稍有不同的是:宁科已经摘星但未披露投资协议,另外3家没有摘星但披露了投资协议。以上因素综合相比,相当。
我们来看看几个核心数据情况(按一季报):
1 总股本:景峰8.80Y,宁科6.85Y,名家6.96Y,开元4.03Y。按从高到低,宁科排第3;
2 每股净资产:景峰0.08,宁科0.01,名家0.12,开元0.02。按从高到低,宁科排第4;
3 每股收益:景峰-0.010,宁科-0.090,名家-0.020,开元-0.040。按从高到低,宁科排第4;
4 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率:景峰-0.462%,宁科74.08%,名家5.118%,开元-10.21%。按从高到低,宁科排第1。
我们再来看看,2025年年度二级市场增长情况。
2025年,二级市场增长情况是:景峰-2.86%,宁科111.94%,名家6.83%,开元-10.29%。
从上述数据看,无论是总股本,还是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综合看,宁科是妥妥地垫底,毫不科学。但是,从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率上,我们不难看出:二级市场的表现,与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率呈现高度的相关性,不仅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率为负的2025年二级市场股价下跌反之亦然,4只股票2025年年度增长率的排序也与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率的排序完全一致-虽然宁科一季报营收同比增长率并不符合我们的预期。
总不能说这也是巧合吧?
营收增长,对于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
难忘2024年的宁科,贯穿全年的一个主题词儿是:营收。复工复产最终目的是营收摆脱退市风险红线。对触及利润+营收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营收的增长是生存问题。
当然,宁科已经摘星,某种意义上已经脱离生存问题,剩下的是发展问题。从发展的角度看,营收对于上市公司意味着什么呢?
营收是由成本+利润构成。当营收较低时,营收不足以覆盖成本,就会形成亏损;当营收增长到一定地步,就会出现盈亏平衡。营收继续增加时,对于顺周期产品,会出现量价齐增、成本下降的状况,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其后带来的,必然是利润转正、净资产增加。
对于任何一个上市公司来说,经营是核心,而核心的核心如上所述是营收。重整虽然热,但重整仅仅是手段,重整总有终结时,而发展无限。
回到开头。如果宁科现在是鱼尾,这个鱼尾有多大呢?不考虑未来可能的新资产植入,仅就二元酸产能释放,按上市公司计划:
2024年:12%
2025年:40%
2026年:60%
2027年:80%
2028年:90%
有谁,见过那么大的鱼尾?
去年,2.68折磨了多少人,多少聪明人因此成功避过主升浪?今年,有人预期宁科摘星的顶是4.50-不排除信息来源于消息灵通人士,结果如何?现在,鱼尾行情论又出现了,同样不排除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知情人士。但是,二级市场的发展趋势,岂是某个消息所能左右?无论是临阵脱逃成功规避主升浪者,还是当自己是某央企派驻宁科吧的代表幻想宁科马上上2位数,终究是自己编织了一个梦-本想忽悠别人结果连自己都信。宁科就是宁科,正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一路向北。于我们而言,还是静静地看看:宁科的鱼尾到底有多大。
纯属戏说,请勿对号入座。
有请兄弟们补充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