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股民基数实在众多,当超过一定量的人都用一种指标来交易,出现趋同性,它就显得很灵验。
但同时马上会被大户机构庄家利用反制收割,它就又变失灵了。
$ST宁科(SH600165)$ 什么叫技术派?
其实很早的时候,大概是近30年了吧,我也不知道,后来是因为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才逐渐了解。比如波浪理论,酒田战法,短线是银,长线是金,股市长线法宝,操盘手册等等好多好多。但最近十几年,我逐渐从纯技术面研究的投机思路演变为偏向基本面研究的投资思路。
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自己一直猜测是人慢慢老了的缘故,也可能是慢慢成熟了原因,但最后才发现,是政策,市场和个人操作等都在渐变的结果。
在上世纪90年代,太遥远,那时候的市场太不完善,只依稀记得人们拿着一把把的纸互相售卖,从街头到街尾,说不定就赚了一大票。就像现在挑着批发的农产品在便民市场叫卖一样一样的。那时候还是毛头小子,只见过,纯好奇。
这个阶段非常短,后来电话慢慢普及了,进入看电视,然后电话委托炒股时代,买卖一个股票要打电话委托,想想有多麻烦,等委托完毕,价格早变了。听以,聪明而又闲的大爷大妈很准时的就等在营业厅,这样时效性高多了。
90年代末,网络技术,电脑技术发展很快,电脑炒股被提上了日程,但那时候的网络叫拔号上网,速度嘛不好说,顺畅嘛也不好说,但看k线图没问题了,于是技术派大兴。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大有学好k线图,就能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气势。我也不例外,被渲染了。对于各种学说,流派都有涉猎,也在后来的股市实战中受益匪浅,有很多知识一直延用到现在,比如波浪理论,量价密码,如何逃顶等等。
而到了现在,对于寻找标的,光看技术面,很难下手了。
技术派经过30多年的进化,其操盘手段与以前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用四个字形容:诡谲多变。
以前的技术流派也有很多流派,但总能在市场中找到不少适合自己操作习惯的标的。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级市场的压力,二级市场环境的变化,资本的贪婪,政策面各种改变,监管层各种规则的改变。我们小散,在这个战场上显得更加微不足道。同时对于操盘手而言,也是更大的挑战。这也导致了所有人都要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单纯的技术派早已不能适应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要生存下去,必须学会新本领。
在新规下,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必须正视。去年此时的St,哀鸿遍野,但今年明显分化较早,该跌的跌,该涨的涨。从这一现象可以窥见,随着规则的改变,无论是公司,还是资金都作出了应对。那我小散,还能固步自封?如此,只能挨打。
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这看似是一个哲学问题,但在这个无常的市场中却是可遵循的铁律。
比如,有不少人分析宁科的技术K线图,以30日线为底。确实,过去的图是以30日线下轨。这很容易让人确定操盘手的操作习惯,难道操盘手的操作习惯这么容易被你发现吗?还是说别人故意让你发现的?技术派往往是从k线图的各种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但这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指标滞后性。换句话说就是:马后炮。只有收盘后复盘才能验证其真伪。
所以技术派对于分时图,日K线图,周K线图,月k线图等各种k线图的运用,确定性差别极大,而赚钱与否的区别也在这。而且画线这种所谓的规律:成之于密,败于宣。可用于参考,千万别迷信。
今天的成败并不代表明日的胜利。何况明天的欣喜和忧郁都来自于一个字:变!就看变好还是变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