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永泰能源这事儿,有点东西。子公司德泰储能在武汉的液流电池大会上拿了“创新突破奖”,首席科学家贾传坤还摘了“科研先锋”称号,前脚刚拿过中国发明协会的技术二等奖,这一连串奖项不是偶然,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积累。他们跟新加坡国立、长沙理工这些院校合作,转化了二十多项核心专利,现在手握23项储能专利,光张家港公司就申请了25项,15项已经落地授权,这在业内不算多,但胜在关键环节都有覆盖。
更值得琢磨的是产品迭代的速度。去年4月32kW电堆刚通过检测,今年9月升级版直接把工作电流密度干到180mA/cm,能量效率破80%,功率提到45kW,成本还降了28%。这不是简单参数堆砌,而是石墨烯电极和流道优化的结果。同时,500kW/2MWh集装箱模块也搞定了,说明从单堆到系统集成的能力正在打通。
真正有杀伤力的,是新加坡子公司Vnergy在电解液上的突破。第一代正极增容材料,一公斤能顶1.45升传统电解液,成本只有原来的四到六成,还能拓宽温度范围到5℃-70℃,关键是兼容现有系统,不用改硬件就能升级。现在5kW级别的产品已经在产,第二代材料实验室数据更猛,一公斤换3.7升,负极减钒目标定在2027年砍一半。要是真落地,整个全钒液流电池的成本结构就得重写。
上游资源这块,他们也不是空手上桌。158万吨五氧化二钒资源量摆在那儿,汇宏矿业6000吨高纯钒生产线还是国家2024年重点项目,嘉阳矿业也在扩储。这种“资源+技术+装备”的闭环打法,正好踩在《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节拍上,政策目标2027年装机1.8亿千瓦,谁有全产业链优势,谁就可能吃下大头份额。
不过市场反应挺有意思。今天股价跌了3.55%,成交额26亿多,换手率7.48%,量比也就1.05,不算特别活跃。可翻翻前几天,18号那天主力尾盘净流入超9亿,沪股通买了1668万,融资客两天前还净买入2.49亿,排名两市第九。一边是资金明着进场,一边是消息出来反而回调,这说明啥?短期博弈确实激烈,但长期布局的人,可能更看重他们在钒矿、电解液、电堆这三个卡脖子环节的实质性进展。至于能不能兑现,得看接下来项目投产的节奏。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