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网讯 2025年5月22日,永泰能源(600157)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对2024年度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海则滩煤矿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展和市值管理等方面具体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互动交流。
永泰能源副董事长、总经理常胜秋表示,公司充分发挥电力区域保供主力军、焦煤核心供应商作用,不断夯实煤电主业,保持生产经营稳定;加快海则滩煤矿建设,争取尽早投产实现煤炭板块规模与效益倍增;优化储能战略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公司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海则滩煤矿加速推进 2026年预计产煤300万吨
海则滩煤矿作为永泰能源实现煤电一体化的重点工程,2025年建设进度在按计划加快推进。
常胜秋表示,海则滩煤矿计划2025年进行井下永久泵房、水仓、变电所等主要硐室掘砌,回风、主运、辅运三条大巷及三期顺槽工程施工;2026年二季度完成三期工程建设,6月底形成首采工作面进行试生产,预计当年产煤300万吨;2027年全面投产,力争当年产煤 1000万吨。
常胜秋指出,海则滩煤矿拥有优质煤炭资源量11.45亿吨,煤种主要为优质化工用煤及动力煤,平均发热量6500大卡以上,具有资源储量大、煤种煤质优、建矿条件好、预期效益高、开采寿命长、外运条件便利等诸多优势。
海则滩煤矿所产的优质煤炭产品,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陕北作为国家重要煤化工基地优势,作为煤化工的重要原料在当地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也可直接通过浩吉铁路运往公司所属河南和江苏地区电厂,满足公司所属电厂大部分用煤需求,实现公司全面煤电一体化,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经营业绩、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永泰能源常务副董事长窦红平表示,目前,公司拥有煤炭资源量总计 38.21 亿吨,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新疆、内蒙古和澳洲地区,其中:优质焦煤资源量共计9.13亿吨,优质动力煤资源量共计29.08亿吨。
做好储能资源和核心技术储备有序推动商业化进程
窦红平表示,公司拥有钒电池储能专利技术达21项,实现了从电池系统到电堆结构、改性电极、交换膜等全钒液流电池核心技术全覆盖。公司研发的1.2代32kW电堆产品于2024年4月取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级检测认证,电堆能量效率82.09%,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公司已攻克BMS电池管理系统优化、电解液添加剂提升电流密度、双极板流道结构创新及“碳布+碳毡”组合应用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在储能装备制造技术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所属德泰储能成功入选“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录。
常胜秋表示,公司将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储能市场发展,在现有已形成的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基本架构基础上,以做好储能资源和核心技术储备为重心,充分发挥已有储能研究院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关键技术突破,根据市场情况有序推进全钒液流电池上下游项目产线优化与建设,助力产业化提升。按照全钒液流电池在新型储能中渗透率维持1%保守市场预估,到2030年全钒液流储能累计装机量为2.2GW/9GWh,预计2025年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1.35GW/5.6GWh;若持续降本叠加4小时以上装机比例上升,达到市场专家预期的渗透率5%,则预估市场将达到11GW/45GWh,有望进入指数级上升趋势。
窦红平指出,公司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实现稳定运行,采用自主核心技术研发的1.5MW/6MWh南山光储一体化钒电池储能电站项目,自2024年9月投运以来运行稳定;截至2025年3月31日,项目光伏累计发电142万千瓦时,储能系统累计充放电155次,放电量65万千瓦时。
目前,永泰能源所属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一期3,000吨/年高纯五氧化二钒选冶生产线和一期300MW/年新一代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正在依托自有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产线优化建设。
窦红平表示,公司将结合市场需求,做好储能资源和核心技术储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上述项目全面达产后,凭借公司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优势,在储能市场形势无重大变化情况下,预计年产值可达12亿元以上。
最后,窦红平表示,永泰能源始终坚持本着对全体股东、对公司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抓好生产经营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经营业绩。永泰能源将按照制定的估值提升计划,通过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加快海则滩煤矿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现金分红与股份回购,开展核心管理人员股票增持,积极寻求并购重组机会,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做好信息披露与舆情管理工作等相关措施,持续推动公司价值提升,增强市场投资者信心,与全体股东共享公司成长和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