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中国船舶前三季度营收破千亿,净利翻倍增长,单看这个数字,确实挺硬气。1074亿营收,58.5亿净利润,同比分别涨了18%和115%,三季度虽然营收增速放缓到5%,但利润还是猛蹿了98%。业绩落在预告中游,符合预期,说明公司对节奏拿捏得还算稳。
更关键的是手里的订单。现在手里攥着2113万CGT、554亿美元的订单,什么概念?2026到2027年要交付的量分别同比增长19%和19%,对应收入要冲到1300亿以上。这些活儿大多是2023到2024年签的高价单子,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利润释放的确定性很高。造船这行当,周期性强,现在明显是站在上行通道里。
二手船价格已经越过2024年高点,这是个风向标。新造船价通常跟着走,一旦性价比凸显,船东们自然愿意下单造新船而不是买旧船。再加上中美港口费这事也缓和了——咱们这边出个特别港务费,涉美船舶豁免,等于变相鼓励订单回流;美国那边也暂停了301调查措施一年,双方都退一步。之前压在头上的这块大石头松动了,行业环境算是边际改善。
还有个不能忽视的点,就是“两船合并”落地后的影响。中国船舶把中国重工吞下来,资产整合完成,现在盈利预测全按并表算,2025到2027年归母净利直接调到90亿、177亿、235亿,PE从30倍一路降到11倍。市值订单比才0.69倍,处在本轮周期低位,估值上确实有空间。
旗下几个厂子也没闲着,沪东中华一个月交四艘LNG船,创下纪录;绿色船舶订单占全球近七成,邮轮、LNG船、集装箱船全线开花。研发上也不含糊,光是今年就申请了七百多项专利,大型邮轮项目也在提速。整个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再到融资支持,比如发绿色蓝色债券搞低碳技术升级,生态越来越完整。
不过市场情绪还是有点摇摆。你看最近几天主力资金有流出,股价也在震荡,可能有人还在消化合并后的结构变化,或者担心钢价波动、航运景气度回落这些风险。但整体来看,行业拐点若隐若现,基本面确实在转好。这盘棋,走得不急不躁,倒像是在等风来。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