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年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国企开放日暨品牌宣传周在中船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中船集团连续六年获得业绩考核A级,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考核排名稳居前列,重组整合成效显著。今年前三季度,中船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中船集团连续第五年策划举办国企开放日活动,并在今年首次策划举行品牌宣传周活动。本次开放日中,沪东中华将展示成功摘取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这颗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并成长为中国海上LNG产业链“链长”的过程;武昌造船打造中小型船舶智造基地的实践;中船发动机通过打造低碳零碳的船舶“心脏”实现领航绿色动能;上船院以AI赋能设计变革、数智融合驱动发展引领绿色低碳潮流;七一二所持续突破船舶电力推进、氢能与燃料电池和轨道交通开关电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七一七所在光电、导航、量子测量、半导体制造等技术领域攻坚克难,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媒体记者将深入科研生产一线,了解中船集团在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企业文化建设、社会责任履行等各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让“中船文化”从专业领域走向公众视野。
中船集团是我国海军武器装备科研、设计、建造、试验、保障的主体力量,承担以航母、核潜艇、大型驱逐舰、两栖攻击舰为代表的我国海军全部主战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建设世界一流海军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作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国家队、主力军,中船集团还培育了大型邮轮、超大型智能原油船(VLCC)、大型LN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集研发、制造、配套为一体的世界级海洋装备先进产业集群,不断向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近年来,中船集团取得一系列瞩目成绩:聚焦主业实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研制交付了国产航母、万吨大驱等一大批国防重器,打造了国产大型邮轮、“奋斗者”号、“雪龙2”号等一大批国家名片,中船集团研制生产的8型整装装备亮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今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2024年度和2022-2024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船集团再次荣获考核A级,并入选2024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榜单、2025年中央企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对标评估A级企业名单。自2019年实施联合重组以来,中船集团已连续六年获得业绩考核A级,经营业绩持续改善,考核排名稳居前列,重组整合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形势,中船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今年前三季度,中船集团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科技创新效能稳步增强,船海海工产业顶压前行,为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交付了全球首艘自航封闭式三文鱼养殖工船、我国首艘海洋级智能科考船、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成品油船、第五代17.4万立方米LNG运输船、93000立方米超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甲醇预留等多型汽车运输船(PCTC)、世界最大功率甲醇双燃料船用主机等一大批“国之重器”,以跨境人民币结算方式签订批量9000TEU级集装箱船等一批“双高”绿色船型;中国船舶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释放产能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高长期经营质量与效益;全球首套全流程船舶碳捕集(OCCS)系统完成全球首次船对船液态二氧化碳(LCO)接卸作业,率先构建了“二氧化碳捕集——液化存储——船对船接卸再利用”的完整生态闭环;“数据模型双驱动船舶结构应力场智能预报”入选中央企业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典型案例;“爱达·魔都号”自2024年1月1日首航以来,已成功运营151个航次,服务超过58.6万国内外宾客;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坞内起浮,有望在2026年年底前交付。
中船集团积极走出去,参加了挪威国际海事展、2025年国际气体技术展(Gastech)等一系列国际行业展会,举办船海产业推介会,进一步提升中船集团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成功举办沙特-中国造船供应链圆桌会议、2025中船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大会,锻造韧性、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中船集团邮轮资深专家MARCO ROVATI荣获2025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中船集团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中船集团表示,将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走出一条具有中船集团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