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各国船东新船投资观望情绪较重,全球新造船市场订单指标出现较大降幅,不过,中国船舶工业继续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竞争力,上半年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指标上依然保持领先。”
这是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海事会展中方组委会主席刑文华在今日举行的2025年国际海事会展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信息。
刑文华指出,从2021年开始,全球新造船市场历经了5年的持续增长,呈现出整体造船产能紧张的局面,如今全球造船业已进入本轮“超级周期”的关键时期,受地缘政治、脱碳路径和行业产能等诸多因素影响,今年以来全球新造船市场订单指标出现了较大降幅。
不过,我国船舶工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在今年仍保持领先。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统计,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51.7%,68.3%和64.9%。上半年船舶出口金额也小幅增长,同比增长18.6%。
正因为此,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的业绩也创历史新高,实现利润总额387.4亿元,同比增长72.6%,营业收入利润率9.71%。
“不仅是利润创新高,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在手持船舶订单量,新船价格指数,营业收入等指标上也创历史新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告诉记者,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化也在加速推进,LNG,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氨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我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68.8%,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谭乃芬预计,2025年全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在5100万载重吨左右,新接订单量比上年略有下降,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在2.3亿载重吨以上。
刑文华则认为,随着全球海事行业加速迈向2050净零排放目标,替代燃料船舶已成为全球新造船市场的主角。根据克拉克森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了55.5%。
据记者了解,在即将于12月举办的2025年国际海事会展期间也有专门论坛,聚焦替代能源与供应链支持。
“未来,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仍将存在,全球经济和航运业的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和较强不确定性,但全球海运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这将对新造船市场产生重要支撑作用。”谭乃芬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