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SH600133)$ $方正科技(SH600601)$ $闻泰科技(SH600745)$
一、断臂重生:卸下重甲,潜入数字战场
2023年6月29日,东湖高新宣布出售湖北路桥,套现23.87亿。市场视之为“自断臂膀”,但实为一场精心策划的战术撤退。
剥离占营收40%的传统基建业务,相当于卸下重甲,轻装转向数字科技战场。这笔资金并未闲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账面现金仍高达18.73亿元,长期借款24.44亿,是为战略并购备足的“弹药库”。
更关键的是,交易于同年12月完成,为后续并购并表清理出干净的财务空间。这步棋,早已在布局之中。
(信息来源:公司公告《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Wind财务数据)
二、猎杀系统:双基金布局与战投杠杆
东湖高新的资本运作并非等待,而是主动织网。
2024年3月,公司与广州工控联合设立工控东高基金,规模5亿,东湖高新出资2.45亿;同年11月,再设宏泰东湖高新科技产业投资基金,目标规模10亿,公司认缴不超过2.5亿。两支基金分别聚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材料等前沿赛道,形成立体围猎之势。
更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月,间接控股股东湖北省建设投资集团获陕西金资6亿元增资。这不仅是输血,更是为后续大规模并购铺路。
一个集资金、平台、政策与杠杆于一体的“国资猎杀系统”已然成型。
(信息来源:公司公告《关于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的进展公告》;《省属企业深化“三资”管理改革行动方案》)
三、高新数科:不只是子公司,更是资产“接生婆”
2024年6月,东湖高新宣布投资20亿设立武汉东湖高新数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高新数科)。外界多视其为新业务布局,实则其使命更为关键——作为未来并购资产的“接生婆”。
公司已通过高新数科向湖北数据集团增资3.1亿,拿下30%股权。这步棋表面是参股,实则为卡位数据要素战略入口。高新数科将成为未来优质数字资产的并表主体和并购落地的“产房”。
(信息来源:公司公告《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四、“三化”改革:省级战略下的资本突击队
2025年10月16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三资”改革推进会上明确提出:“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
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军令状。全省梳理出21.5万亿“三资”,计划三年内盘活1500亿低效资产。东湖高新手握18亿现金、20亿发债额度,并获基金与战投多重支持,成为省级战略中的资本突击队。
洪山人工智能大厦通过CMBS融资3.01亿,改造为年产值15亿的AI园区,正是为东湖高新打样的典型案例。
(信息来源:“湖北发布”官方消息;财联社《湖北吹起国有“三资”改革风》)
五、股价调整:不是溃败,而是猎豹收腿
2025年10月22日,东湖高新放量下跌,三天内跌幅达15%,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但深入观察龙虎榜数据可发现,此前“赚了就跑”的量化资金与短线客已基本清仓。10月21日一字涨停封单超30万手,机构资金仍在积极入场。
当前股价较2023年剥离路桥时的高点仍折价30%,在湖北国资改革加速的背景下,这种低估形成天然安全边际。周线级别上升通道未破,成交量萎缩显示抛压衰竭——这不是行情终结,而是猎豹捕食前最后的收腿蓄力。
(数据来源:Wind;上交所龙虎榜2025.10.14/10.21)
六、并购倒计时:百亿标的筛选已接近尾声
面对投资者“双轮驱动是否停滞”的质疑,公司回应称:“已组建专业化并购团队,与二十多家投行合作……相关工作均在务实开展,不存在所谓的‘停滞’情形。”
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已组建三个专项并购小组,筛选超100家科技企业标的,覆盖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此前普罗格收购虽未成功,但可视为一次压力测试。
下一个百亿级并购项目,随时可能官宣。
(信息来源: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东湖高新投资者问答》;公司2025年半年报)
七、子弹已上膛,静待击发
东湖高新不是没有动作,而是在等待最佳的击发时机。
18.73亿现金、10亿中票额度、3.1亿战投、银行杠杆支持——这不是普通上市公司,而是承载省级战略的资本突击队。在深圳提出20万亿市值目标、湖北全力盘活21.5万亿“三资”的背景下,东湖高新站在这场改革的最前沿。
行情不可能就此终止。
因为真正的主角,尚未登场。
现在要问的不是“会不会重组”,而是“官宣在哪一天”。
盯紧它。下一枪,或许是百亿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