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SH600133)$ $祥龙电业(SH600769)$ $武汉控股(SH600168)$
2025年10月21日,星期二。
A股市场迎来一场由地方国资改革点燃的“核爆级”行情。
不是美联储降息,不是国家队入场,而是湖北“三资”改革的政策东风,吹动了资本市场的情绪核按钮。
东湖高新、武汉控股、湖北广电、石化机械、广济药业、中百集团、闻泰科技、振华股份、东贝集团、汇绿生态、百川能源、恒立钻具、微创光电等16家湖北国资背景上市公司集体涨停;
祥龙电业、光谷智造、湖北能源等紧随其后,涨幅超5%。
这场席卷荆楚资本圈的涨停潮,源头直指三天前——2025年10月16日,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在武汉调研并主持召开“三资”改革推进会。
会上,他掷地有声地提出改革核心:“一切国有资源尽可能资产化、一切国有资产尽可能证券化、一切国有资金尽可能杠杆化。”
短短一句话,点燃了市场对湖北国资深度重组的无限想象。
会后,湖北官方媒体《长江日报》旗下“长江评论”刊发重磅文章:“天下没有不可用之物,就怕你不会算账。”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清仓盘点,而是对“重占有、轻盘活”传统思维的彻底清算。
湖北的“三化”改革,本质是将全省沉睡的“家底”转化为可交易、可融资、可增值的资本弹药。
两天后,资本市场以涨停投票——这不是情绪躁动,而是对制度红利的精准捕捉。
从“僵尸壳”到“重组预期王”
成立于1996年的老牌国企祥龙电业(600764),27年未分红,未分配利润高达-6.66亿元(Wind,2025年6月30日),财务状况早已濒临“安乐死”。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
营收仅3982.79万元,净利润1431.36万元
扣非净利润同比暴跌37.94%,六成利润来自非经常性损益
供水业务占营收59.38%,且销售对象为关联方,水价较市场溢价28%,若剔除该部分,主业早已触发财务类退市红线
过去六年研发投入为零,在建工程年均投入不足300万元
账上现金近9000万元,却宁愿购买理财产品,也不投入新项目
这哪是一家主板上市公司?分明是典型的“僵尸壳”。
但它的实控人是东湖高新区管委会,其背后的湖北科投(光谷金融控股集团)手握:
光谷地区387家瞪羚企业
17家独角兽企业
总资产规模达2870亿元(财联社,2025年10月19日;Wind,2025Q3)
一个“干净壳资源” + 一个“硬科技金矿”,重组预期一触即发。
市场赌的不是它现在的经营能力,而是它作为光谷科技资产证券化平台的巨大潜力。
从“基建老将”到“数字猎豹”
东湖高新(600133) 的转型之路,堪称湖北国企改革的缩影。
2023年6月,公司一纸公告剥离路桥集团66%股权,作价23.87亿元,砍掉占营收超40%的传统基建业务(公告,2023年6月29日)。
这不是收缩,而是壮士断腕,为转型腾出空间。
2024年,公司全面转向数字科技:
3月,设立5亿元工控东高基金,聚焦智能制造
6月,出资20亿元成立高新数科,布局数字经济
7月,发行20亿元中票用于“补流还债”,利率仅3.18%(Wind,2024年7月17日)
7月,战略入股湖北数据集团,出资3.1亿元,股东包括湖北联投与人民日报人民数据
但诡异的是,截至2025年6月底:
账上货币资金高达18.73亿元
长期借款却达24.44亿元
钱在账上“睡大觉”,债在头上“压弯腰”
公司称已组建三个并购小组,近三年筛选超百个标的,却无一落地。
投资者质疑——转型是否停滞?
2025年9月29日,面对追问,公司回应:“已与二十多家投行合作,内部组建专业团队。”
2025年10月21日,再有投资者提问“双轮驱动是否停滞”,董秘刘洋强硬回应:“不存在所谓的‘停滞’情形。”
这句表态,成了引爆市场的最后一根导火索。
市场赌的不是过去三年的“雷声大雨点小”,而是那18.73亿现金 + 20亿发债额度 + 3亿战投资金 + 银行杠杆支持,一旦启动,必是百亿级并购的序幕。
从“资源闲置”到“资本裂变”
湖北的“三资”改革,早已在基层悄然落地,成效显著:
洪山人工智能大厦
一栋空置写字楼,通过REITs模式融资3.01亿元,改造为AI产业园,年产值突破15亿元(财联社,2025年10月18日)。
——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的典范。
青山江滩公园
将废弃堤防码头改造为“城市客厅”,引入婚庆、文旅产业,年创收超15亿元(武汉市统计局,2025年9月)。
——低效资产盘活的生动实践。
湖北联投
手握66宗矿业权,磷矿储量全省第一,资源价值超6000亿元。
不靠卖矿变现,而是通过探矿权抵押融资,撬动300亿元磷煤氟一体化项目,杠杆率拉满(东方财富财富号,2025年3月26日;Wind,2025Q2)。
——资金杠杆化的真实写照。
从“占有逻辑”到“盘活逻辑”
这轮改革,不是简单的资产重组,而是发展模式的深刻重构:
过去:谁占有资源,谁就受益——“守土有责”
现在:谁盘活资源,谁就得利——“价值创造”
湖北省明确提出:三年内盘活1500亿元低效国有资产。
这不是口号,而是倒计时的军令状。
东湖高新和祥龙电业的涨停,不是终点,而是全省国资改革的起爆点。
下一个“壳资源”是谁?下一个“现金牛”平台是谁?
答案或许就在你的持仓之中。
一场静悄悄的资本革命
湖北的“三资”改革,正在将“沉睡的家底”变为“奔跑的资本”。
这不是一次政策刺激,而是一场制度性红利释放。
当“资源资产化、资产证券化、资金杠杆化”成为共识,
当“盘活”取代“占有”成为考核标准,
湖北国资的资本化浪潮,才刚刚开始。
2025年10月21日,不是涨停的终点,而是觉醒的起点。
$祥龙电业(SH600769)$ $东湖高新(SH600133)$ $万润科技(SZ002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