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中国卫星前三季度营收31亿,涨了八成多,净利润一千四百多万,扭亏为盈,看着数字不算特别炸裂,但你要知道,上一年同期还是亏的,这就不是简单的“由负转正”了,说明业务节奏踩准了,项目验收和订单落地都到了兑现期。公告里提了一句“宇航制造及卫星应用部分项目完成履约节点验收确认收入”,听着平平无奇,可内行都知道,航天这行当,节点验收意味着钱实实在在进账了,不是画饼,也不是订单堆着没转化,是实打实的执行力体现。
再看业务背景,今年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这几个词反复刷屏,政策层面也不断加码。《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早就定下调子,现在“十五五”又首提航天强国,整个产业逻辑被重新梳理。中国卫星这种天地一体化能力的央企平台,正好卡在关键位置。它不光造星,还做地面系统集成、终端设备,甚至能提供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这些下游服务,链条拉得完整。最近千帆星座重启组网,卫星通信运营资质放开,这类动作都在推着行业往前走,而中国卫星本身就是生态里的核心玩家。
市场反应其实早有预兆。你看10月24号那天,商业航天板块集体爆发,中国卫星直接涨停,主力资金净流入近七个亿,融资客也跟着大笔买入。虽然这两天股价略有回调,但换手率维持在6%以上,成交额超30亿,明显是资金在持续换筹。更值得注意的是,股东户数一个季度增加了27%,人均持股却还能保持在27万左右,说明不是散户在盲目接盘,更像是机构在分批建仓。
不过市盈率两千多倍这事,咱也得客观看待。这数字乍一看吓人,但航天类企业利润释放本就呈阶段性特征,尤其像中国卫星这种以项目制为主的公司,某几个大项目集中交付,利润就会跳升,动态市盈率短期失真很正常。关键是看趋势——订单有没有持续性?技术壁垒牢不牢固?从它手握CAST系列多个成熟平台、小卫星产品谱系全覆盖、部组件国产化率百分之百来看,护城河确实够深。
最近几天融资余额虽有小幅偿还,但整体仍在18亿以上高位,加上多家公募基金重仓持有,说明专业资金并没有离场。反而是在行情波动中,像航空航天ETF这类工具资金还在持续净流入,背后可能是对整个空天国防赛道的长期押注。我觉着,现在市场的关注点已经不在一两个季度的利润数字上了,而是盯着整个航天产业的节奏——谁能在新一轮发射密集期里稳住产能、拿下订单,谁就能吃透这波红利。中国卫星能不能继续扛旗,接下来几个季度的履约进度,才是真正看点。
投资路漫漫,愿与大家相伴同行,点赞支持,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