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会议纪要:中国稀土主导全球供应链格局难以撼动2025年9月11日,瑞银证券发
瑞银会议纪要:中国稀土主导全球供应链格局难以撼动
2025 年 9 月 11 日,瑞银证券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稀土专家会议纪要》。会议邀请了拥有十几年稀土永磁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深入剖析中国稀土市场格局及全球供应链影响。会议纪要最终结论:中国在稀土储量、精炼环节的全球主导地位短期难以撼动。
长期来看稀土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
会议纪要认为,从供应链全环节看,中国在稀土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上游采矿,更体现在核心的精炼分离环节所形成的“护城河”。叠加结构性需求驱动,长期来看,稀土价格有望保持稳中有升。
1、供应端:采矿占60-70%,精炼占90%
瑞银专家指出,中国当前贡献全球 60-70% 的稀土矿产量,但更关键的是在精炼分离环节 —— 占据全球约 90% 的产能,且技术领先海外至少20年。成本端优势同样显著:中国精炼分离成本仅为海外同行的 1/3,这种 “技术 + 成本” 双壁垒,使得全球稀土供应高度依赖中国。
2、需求端:电动车、风电、机器人成“三驾马车”
·电动车:每辆电动车牵引电机需消耗 3.5 公斤钕镨(NdPr);
·风电:每台风机需 600 公斤钕铁硼(NdFeB)永磁体;
·人形机器人、低空航空:作为新兴领域,对稀土永磁的需求正快速释放。
价格方面,专家预测:钕镨氧化物(NdPr oxide)到 2028 年将维持在 60 万 - 70 万元 / 吨(约 80-95 美元 / 公斤);而重稀土表现更强劲,镝(Dysprosium)价格约 330 美元 / 公斤,铽(Terbium)达 1000 美元 / 公斤,上行 momentum 显著。
海外稀土项目难以撼动中国优势
尽管海外企业试图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但瑞银专家认为,海外稀土项目面临成本高、规模有限、环保压力大等多重挑战,短期难撼中国地位。
1. 典型案例:MP Materials(美国)、Lynas(澳大利亚)
·MP Materials:虽为美国战略级项目,但其商业可行性存疑——精炼分离成本比中国高至少 40%,当前实际规模仅 1000 吨,远低于 1 万吨目标,且高度依赖政府补贴,专家预测未来 5 年难实现盈利;
·Lynas(澳大利亚):瑞银稀土分析师认为其无需补贴可维持盈利,是海外较具竞争力的项目,但仍面临环保合规压力,且重稀土供应仍依赖中国。
2. 核心结论:重稀土依赖短期难改
专家强调,海外项目更多是“战略备份”,在重稀土领域,中国的供应主导地位短期内仍将持续 —— 海外重稀土开采、精炼技术不成熟,且成本过高,难以形成有效替代。
B稀土回收替代技术仍在纸上谈兵
在稀土供应受限的背景下,回收产业正成为重要补充。而市场担忧的所谓替代技术,至少未来十年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
1. 中国稀土回收全球占比60%
瑞银专家指出,中国正快速构建稀土“闭环回收体系”,当前已占据全球 60% 的稀土回收量,回收率达 90-95%,主要来源包括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电子废弃物。专家预测,到 2028 年,回收稀土有望满足全球约 35% 的供应需求,有效缓解原生矿压力。
反观美国、欧洲,因回收技术落后、环保成本高,回收产业进展明显滞后。
2. 替代风险:仍处研发阶段,十年内难成气候
市场关注的替代材料(如铁氧体、铝镍钴、氮化物),目前均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性能、成本均无法与稀土永磁体竞争。专家判断,未来十年内,替代技术难以对稀土需求造成实质性冲击。
2025 年 9 月 11 日,瑞银证券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稀土专家会议纪要》。会议邀请了拥有十几年稀土永磁行业经验的资深专家,深入剖析中国稀土市场格局及全球供应链影响。会议纪要最终结论:中国在稀土储量、精炼环节的全球主导地位短期难以撼动。
长期来看稀土价格将保持稳中有升
会议纪要认为,从供应链全环节看,中国在稀土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上游采矿,更体现在核心的精炼分离环节所形成的“护城河”。叠加结构性需求驱动,长期来看,稀土价格有望保持稳中有升。
1、供应端:采矿占60-70%,精炼占90%
瑞银专家指出,中国当前贡献全球 60-70% 的稀土矿产量,但更关键的是在精炼分离环节 —— 占据全球约 90% 的产能,且技术领先海外至少20年。成本端优势同样显著:中国精炼分离成本仅为海外同行的 1/3,这种 “技术 + 成本” 双壁垒,使得全球稀土供应高度依赖中国。
2、需求端:电动车、风电、机器人成“三驾马车”
·电动车:每辆电动车牵引电机需消耗 3.5 公斤钕镨(NdPr);
·风电:每台风机需 600 公斤钕铁硼(NdFeB)永磁体;
·人形机器人、低空航空:作为新兴领域,对稀土永磁的需求正快速释放。
价格方面,专家预测:钕镨氧化物(NdPr oxide)到 2028 年将维持在 60 万 - 70 万元 / 吨(约 80-95 美元 / 公斤);而重稀土表现更强劲,镝(Dysprosium)价格约 330 美元 / 公斤,铽(Terbium)达 1000 美元 / 公斤,上行 momentum 显著。
海外稀土项目难以撼动中国优势
尽管海外企业试图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但瑞银专家认为,海外稀土项目面临成本高、规模有限、环保压力大等多重挑战,短期难撼中国地位。
1. 典型案例:MP Materials(美国)、Lynas(澳大利亚)
·MP Materials:虽为美国战略级项目,但其商业可行性存疑——精炼分离成本比中国高至少 40%,当前实际规模仅 1000 吨,远低于 1 万吨目标,且高度依赖政府补贴,专家预测未来 5 年难实现盈利;
·Lynas(澳大利亚):瑞银稀土分析师认为其无需补贴可维持盈利,是海外较具竞争力的项目,但仍面临环保合规压力,且重稀土供应仍依赖中国。
2. 核心结论:重稀土依赖短期难改
专家强调,海外项目更多是“战略备份”,在重稀土领域,中国的供应主导地位短期内仍将持续 —— 海外重稀土开采、精炼技术不成熟,且成本过高,难以形成有效替代。
B稀土回收替代技术仍在纸上谈兵
在稀土供应受限的背景下,回收产业正成为重要补充。而市场担忧的所谓替代技术,至少未来十年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
1. 中国稀土回收全球占比60%
瑞银专家指出,中国正快速构建稀土“闭环回收体系”,当前已占据全球 60% 的稀土回收量,回收率达 90-95%,主要来源包括电动车电机、风电叶片、电子废弃物。专家预测,到 2028 年,回收稀土有望满足全球约 35% 的供应需求,有效缓解原生矿压力。
反观美国、欧洲,因回收技术落后、环保成本高,回收产业进展明显滞后。
2. 替代风险:仍处研发阶段,十年内难成气候
市场关注的替代材料(如铁氧体、铝镍钴、氮化物),目前均停留在实验室研发阶段,性能、成本均无法与稀土永磁体竞争。专家判断,未来十年内,替代技术难以对稀土需求造成实质性冲击。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