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证券交易所对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及保荐机构国金证券(600109)作出监管处罚决定。想念食品因在IPO申报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违规行为,被实施五年内不接受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最严厉处罚。
作为保荐机构,国金证券及两名保荐代表人程超、宋乐真因核查失职、内控失效被公开谴责,暂停执业24个月。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想念食品的财务造假与对抗监管行为,也揭示了国金证券投行业务的深层隐患。

想念食品“带病闯关”:监管震怒背后的系统性违规
资料显示,2023年3月,想念食品主板IPO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当月收到审核问询函,然而在2023年11月20日,公司与保荐机构国金证券主动撤回了IPO申请。
根据上交所披露,在现场检查中,想念食品采取删除数据、销毁证据等极端手段对抗监管,包括无正当理由删除小麦收储业务系统历史数据且未保留备份、人为清空物流台账原始记录、提前清理工作电脑应对检查,并以消极态度对待监管询问。这种对抗性操作直接挑战了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的底线,上交所认定其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创下近五年食品行业最重处罚纪录。
财务造假方面,想念食品通过特殊关系经销商虚构交易。招股书显示,想念食品声称已完成对15家特殊关系经销商的规范整改,但现场检查发现,这些经销商仍存在发行人员工担任财务负责人、发行人代缴五险一金等问题。此外,小麦采购业务36.97%的单据缺失原始过磅单,核心数据真实性存疑。监管机构通过资金流向穿透核查发现,发行人存在向供应商预付款后,资金通过第三方资金池转入特殊关系经销商的情况,形成虚假交易闭环。

作为保荐机构,国金证券的失职行为同样显著。监管指出,国金证券对特殊关系经销商的核查流于形式,未发现供应商与经销商异常资金往来,对返利计提偏差未予关注;函证、走访等关键核查环节未覆盖核心风险点,穿行测试未识别数据删除行为;未能准确判断发行人业务控制节点,对小麦收储系统数据缺失等重大缺陷视而不见。即便国金证券申辩称“已保持职业关注”,但监管通过现场证据认定其未勤勉尽责,最终给予公开谴责并记入诚信档案。

国金证券投行业务“雪崩”:承销收入缩水超7成撤否率达68%
想念食品事件并非孤例,而是国金证券投行业务系统性风险的集中爆发。《财中社》注意到,2024年,国金证券保荐项目撤否率高达68.09%。仅3月9日至12日,其保荐的晶华电子、亿联无限、里伍铜业三家企业密集撤回申请,其中里伍铜业因八个月未回复首轮问询遭市场质疑“带病闯关”。
国金证券负责保荐的项目中与想念食品事件类似的还有,芯微电子在2022年3月被抽中现场检查,其在检查中被发现删除了ERP日志,使招股书内容“无法印证”。更有罗普特(688619)连续三年财务造假事件,国金证券未能发现造假行为,成为监管处罚的重点对象。

国金证券近年屡因执业质量问题被处罚,业务评级也自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B类。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2024年国金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承销收入2.41亿元,同比缩水超70%。
从数据层面分析,国金证券的承销业务近年来呈现显著收缩态势,尤其在IPO领域面临结构性挑战。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2020年至2024年,其IPO承销金额连续四年下降,2024年国金证券作为主承销商,承销收入2.41亿元,同比缩水超70%,较2020年高峰期缩水近90%。
这一趋势与行业整体环境相关,但国金证券的下滑幅度远超同业,反映出其业务模式和风控体系存在深层问题。2024年,国金证券IPO承销金额21.5亿元,市占率3.3%,与头部券商悬殊——中信证券(600030)同期IPO承销额达110.5亿元,市占率达16.9%。国金证券债券承销虽相对稳定,2024年债券承销金额达1121亿元,但市场份额仅0.38%,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想念食品造假与国金证券被处罚,暴露了拟IPO公司财务制度和保荐机构失职的问题。国金证券2024年IPO撤否率近70%、承销收入大跌,既是监管严格的结果,也反映出其自身在项目审核和风险控制上的严重漏洞。市场观点认为,作为涌金系与成都国资共同持股的券商,国金证券当务之急是解决合规问题、重建市场信任,否则将面临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