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斯说:“目前,中国的发电量大约是美国的三倍,而我们在过去20年里一直停滞不前。那就是创新,那就是发展。这种情况必须改变。”
万斯补充道,美国需要增加发电量,因为这是下一波创新浪潮的关键要素。
《纽约时报》周五报道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行政命令,以加快核电站建设,应对美国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万斯这番话,点出了一个常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事实:电力供应是衡量国家真实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电力,远不止是满足日常照明、空调使用的基础能源,其背后关联着庞大的工业规模、先进的科技水平以及强大的经济承载能力 。
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是国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抢占高地的根基,是保障民生、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展望未来,发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与当下蓬勃发展的AI产业紧密相关。AI产业堪称耗电大户,OpenAI训练GPT-4时,就消耗了数百万千瓦时的电量,相当于一个小型城市数月的用电量 。
据报告,美国的目标是将其核电站容量翻两番,到2050年将其从目前的近100吉瓦增加到400吉瓦。
根据statista全球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发电能力约为3349吉瓦,高于前一年的约3000吉瓦。相比之下,美国的发电能力约为1225吉瓦。
东部超导是高温超导带材(YBCO类)核心供应商,与能量奇点公司合作,与国家电网深化合作,加大探索超导电力应用场景,推进超导应用项目快速落地。在超导领域,东部超导是我国首家生产出二代高温超导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的集高温超导材料研制、超导应用产品研发、超导检测三位一体的先进产业集群,核心产品主要为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及超导应用产品。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开展超导技术研究十余年来,累计研发投入10亿元以上,累计申请专利223项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二五’863高温超导带材、国网255超导限流器

在先进材料领域,上海超导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生产及总部基地项目在浦东新区落地,总投资25亿元。作为未来材料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供应商,上海超导批量化产品综合产能性能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产品广泛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超导电力、高场磁体等前沿科技领域。
上海超导公司生产的超导材料已经能适应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下游应用也随之被带动。如今,核聚变需要强磁场;电缆也需要负荷大容量,新的市场需求,又倒逼上海超导成为24小时工厂,只有不间断运行,才能支撑起几千公里的产量。
下个月,上海超导的二期厂房就将逐步投用,9月份达产。预计今年底,上海超导整个产能就能达到4000公里,也就是10亿元的产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