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5广州车展开幕。在车展上,智己汽车展台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刚刚上市的“上汽旗舰大六座”智己LS9与持续热销的新一代智己LS6成为全场焦点。作为超级增程SUV,两款车型锚定30万级旗舰大六座与20万级智能大五座两大细分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精准卡位细分市场
本届广州车展上,智己汽车以清晰的双车战略展现了其精准的市场布局能力。通过LS9与LS6两款定位明确的产品组合,智己成功构建了覆盖20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矩阵,展现出对细分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这一战略不仅体现了智己汽车在产品规划上的成熟思考,更彰显了其依托上汽集团技术底蕴,在不同细分市场同时发力的决心与实力。

其中,定位为“上汽旗舰大六座”的智己LS9最大的技术亮点在于其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3.0”系统,这一创新技术通过双向24°智慧四轮转向系统的精妙配合,让这辆超过5米的大型SUV实现了仅4.95米的转弯半径,其灵活性甚至超越了多数小型轿车。配合150mm超大行程双腔闭式智慧空悬系统,LS9不仅在操控性上表现出色,更在乘坐舒适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改变了传统大六座SUV笨重、迟钝的固有印象。

与此同时,新一代智己LS6则以更加亲民的定位,专注深耕20万元级大五座SUV市场。这款车型首搭的“恒星超级增程”系统,通过配备行业最大的宁德时代66度超级骁遥MAX电池,LS6实现了450km的纯电续航里程,配合800V超快充技术,彻底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问题。
汽车行业分析师徐嘉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智己的双车策略正踩准新能源市场的进化节奏。”徐嘉平分析道,“30万级市场已从‘空间竞争’进入‘体验竞争’,LS9以‘驾控+豪华+智能’的全维度优势突围;20万级市场则聚焦‘实用焦虑’,LS6用‘长续航+超快充+低能耗’直击痛点。”
在徐嘉平看来,LS9的定价策略颇具攻击性。“32.28万起的权益价配上全系顶格配置,打破了‘旗舰配置必加价’的行业潜规则。”这种“高配不高价”的策略背后,是上汽集团体系化支撑的结果。灵蜥数字底盘技术优先供给、全球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让智己能实现这一市场突破。
对于LS6的市场表现,徐嘉平持乐观态度,但也指出了潜在挑战。“LS6预售仅27分钟锁单破万,上市后月交付稳定在万辆水平,成为极少数能在20万元价位段立住品牌的车型。”但他同时表示,智己仍需解决品牌认知度的问题:“当企业的技术水平高于它与用户之间的沟通能力,创新就容易变成孤岛。智己的问题从来不在‘有没有’,而在‘有没有人知道’。”
尽管面临挑战,但业内普遍认为智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当新能源汽车从‘技术普及’进入‘体验升级’的新阶段,智己用LS9与LS6证明:真正的爆款,既要用技术打破行业痛点,更要用诚意读懂用户需求。”徐嘉平总结道,“这种‘技术落地于场景’的产品逻辑,或许正是智己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持续增长的核心密码。”
智己的发展与蜕变
智己汽车近期在市场端的表现,看似突如其来,实则是其长期技术积淀与精准战略调整的必然结果。这个承载着上汽集团品牌向上使命的“一号工程”,自2020年诞生以来,就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
最新数据显示,智己汽车已连续两个月销量突破万辆大关,其中10月份销量达到13159辆,创下历史新高。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品牌多年来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投入与布局。纵观其发展历程,2024年智己实现全年销售65505辆,同比增长71%,并顺利完成第10万辆纯电车型交付,展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而在2025年初获得的94亿元B轮融资,不仅证明了资本市场对智己发展模式的认可,更为其后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智己汽车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战略定力。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对此深有感触:“我们选择了一条可能相对难走的路。我们不是没有选择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条路,而是坚持通过灵蜥数字底盘等技术,让车辆拥有卓越的驾控体验。这确实是一条需要更长时间沉淀的道路。”这种对技术自研的坚持,如今已结出硕果。以LS9搭载的“灵蜥数字底盘3.0”为例,该技术不仅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操控性能,更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的持续进化,让车辆能够越用越新,不断解锁新功能。
在智能驾驶这一关键赛道,智己同样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其IM AD高阶智驾系统不仅实现了全国全系无图城市NOA的覆盖,更在行业内稳居前四,在全球高阶智驾竞争中跻身第一梯队。这些技术突破,为智己产品的持续进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智己在营销层面也展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活力。尽管有着“大厂国家队”的深厚背景,但智己在营销策略上却极具“新势力”特质。通过组建高管营销团队,在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哔哩哔哩、抖音等社交平台全面发力,智己成功拓展了获客渠道,增强了品牌与年轻消费群体的情感连接。
徐嘉平表示,智己汽车已经步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新阶段。随着其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突破,以及在品牌建设和用户体验上的不断创新,这个年轻的品牌有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