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标大众的“背水一战”,从一款叫“梦梦”的车开始。
11月10日,一款挂着金色大众Logo、代号“梦梦”(MM01)的中大型纯电SUV——与众08,正式登陆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这不仅是大众安徽首款自主研发的量产车型,更是“金标大众”战略落地的关键一步。明年一季度,它将正式上市,并与随后推出的3款新车一起,接受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残酷检验。
这款车很特别。它有极窄的贯穿式LED灯带、低趴动感的姿态、巨大的轮拱,还有尾灯处复刻沃尔夫斯堡总部的狼头标志。如果遮住Logo,很多人第一眼不会觉得这是大众。连海外汽车媒体Motor1都评价:“这不像大众。”但正是这种“不像”,恰恰是大众想让外界看到的“像”——一个愿意为中国市场彻底改变的大众。
过去几年,大众ID.系列在中国走得并不顺。产品偏保守、智能化滞后、节奏慢半拍,即便后期靠降价换销量,也难掩其在本土化创新上的迟缓。而这一次,金标大众试图从根上重构:设计激进、800V高压平台、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全栈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能力,这些全都来自与小鹏的深度合作。项目代号“梦梦”取自柏林动物园的大熊猫,象征中德协作,也暗示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重生。
我翻过不少资料,最让我触动的是汤廷万那句“如果只是5分钟能决定的事,就别开1小时会”。这位在大众体系深耕21年的老将,如今带着一支180人团队里只有3个德国人的销售公司,在合肥推行着近乎新势力式的工作节奏。他们不再压库,改用代理制;不等完美条件,而是边干边优化;甚至为了听清用户声音,坚持在商场开直营店,哪怕财务部门质疑租金太高。
这不是简单的车型更新,而是一场组织文化的重塑。尚晓羽带领团队把研发周期压缩到30个月,在保证德系验证标准的前提下,用并行工程、仿真测试和昼夜轮转来抢时间。康明福则在生产端拉通供应链,引入81家非大众体系的新供应商,让整个制造体系更贴近中国节奏。
但我始终觉得,金标大众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也不是速度,而是认知。南北大众已经牢牢占据传统用户心智,而金标大众要吸引的是那些追求差异化、又不愿放弃品质保障的换购人群。这个区间太模糊,也太拥挤。比亚迪、特斯拉、蔚来、小米……谁都不是好惹的对手。
所以我看这次布局,其实有点“既要又要”的意味:既要大众的安全可靠,又要新势力的智能体验;既要品牌调性统一,又要快速响应市场。好在他们没贪大求全,聚焦A级和B级主流市场,目标也很务实——两年内实现健康增长。
说实话,我不确定这场变革能否成功。但至少,我看到了一个跨国车企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决心。它放下身段、重组团队、加快节奏,甚至让总部高管亲自试驾竞品去感受差距。这种“再创业”的姿态,比任何PPT都更有说服力。
如果要说期待,我希望与众08真能成为那个“既像又不像大众”的转折点。不是靠情怀,而是靠产品本身赢得选择。毕竟,在今天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只投票给值得选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