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1-04 23:57:30 股吧网页版
通用大涨 大众乏力 上汽三季报冰火两重天
来源:国际金融报


K图 600104_0

  合资的发力让上汽暂得回血,但智己和尚界等新能源品牌尚未真正立足,为其转型增加了不确定性。

  在2024年低基础的业绩下,“以价换量”的上汽在2025年三季度打了一场翻身仗,但这份转变是否可持续仍存在不确定。

  打了翻身仗

  近日,上汽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单季营业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1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激增644.9%。前三季度营收4689.9亿元;归母净利润81.01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71.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9.4亿元。

  同时,三季度公司毛利率8.99%,同比上升0.50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52%;净利率2.21%,较上年同期提升1.51个百分点。

  从财报来看,今年上汽集团在努力降本增效,三季度期间费用404.81亿元,同比减少59.67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22.71%,管理费用同比增长0.11%,财务费用同比减少164.07%。

  利润端的爆发式增长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高度相关。财报显示,2024年三季度上汽归母净利润仅2.8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3.53%,这使得今年同期净利润增幅显著放大。

  从累计数据看,前三季度上汽实现整车批售319.3万辆,同比增长20.5%,但营收增速8.95%较销量增速低11.55个百分点,“以价换量”的后遗症正在凸显。

  虽然销量端出现回血之势,但细分来看,各个子品牌表现不一,不同板块间的分化在进一步加大。

三季度上汽旗下各子品牌销量表,制图:满新

  合资救场

  三季度,上汽集团实现整车批售114.1万辆,同比增长38.7%。细分来看,上汽通用五菱以40.44万辆的销量位居首位,占集团销量的35.45%,相较于去年同期的27万辆,多出13万辆,增长49.77%。

  通用五菱的高基数上涨直接拉升了上汽集团的销量总盘。

  虽然总量不敌通用五菱,但上汽通用的增速在集团内部一马当先。其三季度累计销量13.56万辆,占比11.89%,同比增长156.35%,成为集团内销量增长幅度最大的品牌。刚刚过去的9月,上汽通用旗下的别克至境L7作为本土研发主导的车型,以16.99万元的起售价在市场掀起了一股热度,上市10天内,大定订单突破1.2万辆。

  报告期内,上汽乘用车增速也较为可观,三季度实现销量22.83万辆,同比增长55.86%。

  强劲起势者有,持续低迷者亦存在。

  作为国内老牌合资车企,上汽大众今年三季度仅同比增长0.10%,增长乏力,基本和去年持平,尽管凌渡L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00辆,大众Pro家族2026款通过引入端到端高快NOA功能实现智能化升级,但未能形成有效增长极。

  相较合资的分化,上汽的自主品牌则依然困在规模瓶颈中。

  智己汽车作为上汽集团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三季度销量2.35万辆,月均不足8000辆,占比仅为2.06%。今年1至9月,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为4.26万辆,与其他头部中高端自主品牌相比,市场声量有限。

  作为上汽集团“一号工程”及唯一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车2025年明确了“销量规模突破+盈利能力攻坚”的双重业绩目标,为此今年其将国内外销量目标定为10万辆,然而前三季度智己完成率不到一半,全年目标基本无望。

  不仅如此,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今年4月时曾表态,2025年12月全成本口径实现当月盈利,这一目标的核心逻辑是 “以销量带规模、以规模降成本”。而今随着销量持续低迷,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的智己已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并非所有品牌都呈现增长态势。

  三季度,上汽正大有限公司销量0.51万辆,同比下降17.71%;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印尼有限公司销量0.49万辆,同比下降18.21%;含申沃客车等其他车型三季度销量0.57万辆,同比下降了17.84%。

  为了补足智能化的短板,上汽集团正在加速扩大朋友圈,其先后抱上了OPPO和华为的大腿。

  除了加强与OPPO在智能车机上的合作,上汽集团还投奔了华为,上汽与华为合作的尚界品牌于9月23日推出首款车型H5,最终预售起售价15.98万元,较此前预告价下调1万元,依托“上汽制造 + 华为智能”的双重光环,尚界H5预售阶段掀起订单热潮:开启预售18小时内小订突破5万份,最终累计小订量定格在16万台,1小时内小订峰值达2.5万台,一度被业内视为“15万—20万级市场搅局者”。

  然而,高订单并未转化为有效销量。

  9月上市不足10天实现销量1901辆,10月完整销售月销量约9000辆,两者合计刚过1万台,未达到“月销2万台”的官方目标。

  虽然合资的发力让上汽暂时得以回血,但智己和尚界等新能源品牌尚未真正立足,为其转型增加了不确定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