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销量回升——这在当前车市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根据最新发布的三季报数据,上汽集团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689.9亿元,同比增长8.95%;归母净利润达81.01亿元,同比增长17.28%。更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累计销量达到319.3万辆,同比大增20.53%,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08.3万辆,同比增长44.8%。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的“新三驾马车”协同发力的结果。
从行业整体来看,上市车企的分化正在加剧。在这轮调整中,上汽并非唯一增长者,但却是少数实现营收、利润、销量三项指标全面增长的企业之一,与奇瑞汽车、北汽蓝谷并列。相比之下,广汽集团净亏损43.12亿元,净利润同比暴跌3691%;江淮汽车也陷入亏损,且高端新能源项目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而即便是比亚迪这样的头部企业,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利润同比下滑超三成。
我看上汽:改革见效,但挑战仍在
说实话,看到上汽这份成绩单,我是有些意外的。在过去几年里,这家传统巨头一度被贴上“转型迟缓”的标签,市场对其能否打赢翻身仗充满疑虑。但今年的表现说明,它的内部改革确实在起作用。官方提到“全面深化改革”“成本费用有效控制”,这些看似官话的表述,在财务数据上得到了验证——运营效率提升不是口号,而是实打实反映在利润率上的。
尤其是海外市场,MG品牌在欧洲终端交付超22万辆,保持两位数增长,这是非常扎实的成绩。要知道,中国品牌出海普遍面临渠道建设难、本地化运营弱的问题,而上汽已经跑出了先发优势。
不过,我也不会因此就盲目乐观。比亚迪虽然利润下滑,但其研发投入高达437.5亿元,同比增长31.3%,这种对技术的长期押注,可能在未来形成更强的护城河。相比之下,上汽在智能化、高端化方面的声量仍显不足,尤其是在与华为深度合作的广汽、北汽甚至赛力斯纷纷推出高溢价智能车型的当下,上汽缺少一个能真正叫得响的“爆款”智能电动品牌。
所以在我看来,上汽这一波回暖更多是结构性优化和周期性反弹的结合,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新能源竞争已进入下半场,拼的不只是销量和规模,更是技术和品牌的穿透力。上汽若想持续领跑,光靠“老本”和出口红利还不够,必须在智能电动赛道上拿出更有说服力的产品。
眼下,股价停留在16.6元左右,成交量温和,市场态度偏谨慎。但我认为,只要它能在明年把智电战略落地到位,投资者的信心有望逐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