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晚间,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尚界”H5正式上市,价格定在15.98万元起,成为华为鸿蒙智行家族中首款低于20万元的车型。更令人惊讶的是其市场表现:开启预售仅18小时后,这款新车就锁定5万份订单;截至目前,尚界H5小订突破16万台。“尚界”H5分为增程版和纯电版,价格区间为15.98万元至19.98万元。
“双向奔赴”
上汽与华为的牵手,是一场“双向奔赴”。作为上汽与华为合作的核心载体,“SAIC尚界”采用华为智选车模式,打破传统合资框架,实现从产品定义到销售服务的全链路协同。“尚界”项目的底层逻辑在于双方优势的整合重构。上汽是中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领先的汽车企业之一,在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上汽已成功推出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七大技术底座”,包括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整车平台以及电池、电驱、超混系统、智能车全栈解决方案。而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驾控、软件定义汽车等领域拥有智能汽车领域软、硬、芯、云等核心技术。
这场奔赴是上汽主动发起的,是谋求转型的关键动作。“不是简单贴个牌,是把压箱底的本领都拿出来了。” 提及对“尚界”的支持,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坦言,为了这个合作项目,上汽从去年底就 “动了真格”—— 砸下 60 亿元专项资金,从研发、制造到供应链全链条 “保驾护航”;抽调 5000 名工程师和青年骨干,组建专属团队,跟华为的技术人员一起 “泡” 在实验室,大到整车底盘调校,小到座舱按钮反馈,都反复打磨。
随着这款融合上汽品质基因与华为智能技术的车型走向市场,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的跨界合作将迎来首次大规模用户检验,而这也可能成为改写智能汽车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
“临港速度”
合作落地速度惊人。2025年4月29日,“尚界”整车生产及其电池配套项目正式落户临港新片区。从2月份启动商洽,到项目落地,仅用了1个月时间。在上海临港,上汽为尚界建了座 “超级工厂”,工厂的使命是要让用户拿到车时,既感受到华为智能的“黑科技”,也摸得到上汽70 年造车的“老底子”。
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余承东回忆起第一次造型评审时直言:“我们团队对设计方面提出了很多要求。”他对设计方案提出严苛意见,认为“审美不够”。双方团队经过多轮修改和优化,最终达成了共识。贾健旭表示,合作过程难免有分歧,但坚持“抓大放小、高效沟通”。
这种紧密合作甚至延伸到技术底层:上汽首次允许华为ADS 4.0智驾系统直接调用底盘域控制器数据,实现“软件定义硬件”的深度融合。
“六边形战士”
“尚界”H5被称为“六边形战士”,因其在多个维度表现均衡出色。空间方面,车长4780mm,轴距达到2840mm,后排腿部和头部空间均超过1米。后备箱容量达到601升。贾健旭说,团队对座椅、顶棚、仪表盘、车门等176处细节进行了优化,“抠”出了更多可用空间。
动力方面,增程版CLTC纯电续航最大达235公里,综合续航1360公里;纯电版CLTC续航最高655公里。安全性能上,采用超高强度车身设计,高强钢占比84%,搭载全向防碰撞系统。
最重要的是,该车全系标配鸿蒙智能座舱和华为乾崑智驾ADS 4辅助驾驶系统,打破了以往智能驾驶只能是高端车型专属的认知。
余承东坦言,华为把做手机时对用户体验的 “苛刻” 标准搬进了汽车圈:“尚界”H5的鸿蒙座舱,语音交互响应快,导航能精准到小区单元门;ADS 4.0 辅助驾驶系统,搭配激光雷达和 4D 毫米波雷达,连暴雨天的斑马线都能看得清 —— 就像给车装了 “千里眼” 。
余承东介绍,“尚界”H5做到了同级唯一支持端到端领航辅助,支持城区、高速、快速路的领航辅助;同级唯一的驾驶员失能辅助,能自主靠边停车、自动拨打救援电话等。“以前这些配置只在百万级豪车上见得到,现在尚界要让主流用户也能用上。”
贾健旭则说:“我们和华为磨合时,常为一个细节争到半夜 —— 比如座椅靠背的角度,既要智能调节,又得坐久了不腰酸,这就是传统车企和科技公司的互补。”
“尚界”H5能够打破20万价格门槛,得益于上汽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供应链优势。贾健旭介绍,上汽工厂已开足马力,做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