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方股份股权变动深度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
同方股份股权变动深度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100)作为中国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其股权结构在2019年至2025年间经历了一系列重大变动。从最初的清华大学控股,到中核资本收购,再到中国宝原接手,最终回归中核工业集团直接控股,这一系列复杂的股权变动不仅反映了中国高校企业改革的政策导向,也体现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深层逻辑。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同方股份股权变动的完整历程,揭示每次变动背后的政策背景、战略考量和商业逻辑,评估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通过系统梳理2019年中核资本收购同方股份、2023年中核资本退出并由中国宝原收购、2025年中国宝原将同方股份划转给中核工业集团这三次关键股权变动,本报告将为理解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资本运作提供典型案例分析。 二、中核资本收购同方股份(2019年) 2.1 收购背景与政策驱动 2019年中核资本收购同方股份的直接背景是中国高校企业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2018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对高校所属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规范,理清产权和责任关系,促使高校聚焦教学科研主业 。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高校企业改革进入实质性阶段。 清华控股作为清华大学在整合清华产业的基础上,于2003年9月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公司,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80年成立的清华技术服务公司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清华大学积极开展校属企业改革工作,聚焦教学科研主业,提升高校治理水平,促进集中精力办学,实现内涵式发展 。 在这一政策背景下,中核集团基于自身发展战略需要,积极寻求与同方股份的合作机会。中核集团坚持"以核为本、军民融合、创新引领、人才优先、安全高效、开放合作"的发展方针,一直在寻找符合集团战略发展需求、产业契合度高的上市公司开展合作 。同方股份在核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布局,与中核集团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2.2 收购过程与交易细节 2019年4月3日,清华控股与中核资本签署了《清华控股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集团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关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转让协议》,清华控股拟向中核资本转让其持有的622,418,780股同方股份股票,占公司总股本的21% 。每股成交价格为人民币10.28元,股份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6,398,465,058.40元 。 该交易的审批过程历时数月,体现了国有资产转让的严格程序。2019年8月,收购事项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审查;2019年10月通过土耳其反垄断审查(因同方股份旗下同方威视在土耳其有业务);2019年12月26日获得财政部批复;2019年12月30日获得国务院国资委批复 。 2019年12月31日,中核资本向清华控股支付完毕标的股份全部股份转让价款。同日,双方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清华控股将其直接持有的763,310,997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5.75%)对应的表决权委托给中核资本行使 。2020年1月7日,股份过户登记手续办理完毕,中核资本正式成为同核股份的控股股东。 2.3 收购动因与战略考量 中核集团收购同方股份的战略考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协同效应:中核集团作为国家核科技工业主体,收购同方股份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核技术+数字化+智慧化"的产业生态 。同方股份在安检安保、数字信息、智慧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中核集团的核技术应用主业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中核的核级设备研发能力(如核级芯片、传感器)与同方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推动核电装备智能化;同方在智慧交通、建筑节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可反哺中核的核设施建设 。 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同方股份作为清华大学的校办企业,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中核集团通过收购同方股份,不仅获得了一个上市公司平台,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清华大学的直接合作渠道,有利于推动核工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资本运作需要:中核资本作为中核集团的金融控股平台,需要通过投资优质企业来实现资产增值和业务拓展。同方股份作为一家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和市场地位的上市公司,符合中核资本的投资标准。 2.4 收购后的整合与发展 中核资本收购同方股份后,迅速推进了一系列整合措施: 管理架构调整:2020年2月24日,同方股份完成董、监事会的换届选举,中核集团提名的董事候选人当选董事,且当选人数超过董事会的过半数。这标志着中核集团对同方股份的控制权得到全面确立。 党建工作加强:中核资本指导同方股份完成党委换届和纪委成立工作,推动同方股份完成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为集团公司高标准加强和改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实践平台。 人员管理改革:推动落实人员能上能下的选拔机制,同方股份市场化第一批干部选拔工作圆满完成,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遴选出第一批中层干部。 业务整合推进: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中核集团向中核资本下达了关于同方股份6户"两非"剥离任务,要求在2021年完成4户、在2022年完成2户,这项任务已顺利完成。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同方股份的主业更加聚焦。 从经营业绩来看,收购后的整合效果逐步显现。2024年,同方股份实现营业总收入168.02亿元,归母净利润1.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06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其中,核技术应用业务实现营收63.7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7%,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6.57% 。 三、中核资本退出与中国宝原收购(2023年) 3.1 中核资本退出的原因分析 2023年中核资本退出同方股份的控股权,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业务定位调整:中核资本作为中核集团的金融控股平台,其主要职责是服务集团产业发展,通过投资、融资、资产管理等金融手段支持主业发展。然而,在实际运营中,中核资本发现直接管理同方股份这样的实体产业企业存在一定的管理难度。同方股份作为一家业务多元化的高科技企业,涉及核技术应用、数字信息、智慧能源等多个领域,需要专业化的产业管理经验 。 内部资源整合需求:中核集团内部存在另一个重要的核技术应用平台——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宝原是中核集团发展核技术应用产业的全资专业化公司,负责落实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 。中国宝原业务覆盖核技术应用大部分领域,形成了从技术、产品到服务应用的核技术应用产业链,是中国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核技术工业与医学应用的头部企业。 管理层级优化:中核集团认识到,通过中核资本间接控股同方股份,增加了管理层级,不利于提高决策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将同方股份直接划转给中国宝原,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更直接的管理和更高效的资源调配。 3.2 中国宝原的背景与定位 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由1957年成立的物资供应局和1961年成立的设备制造局发展而来,走过六十余载创业路,历经多轮改制转型。作为中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二级专业化公司,中国宝原在中核集团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业务范围:中国宝原的业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