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正式施行《中药标准管理专门规定》,到3月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今年以来,国内中医药领域利好政策频出,市场规模持续攀升。
《我国中医药供应链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医药产业规模达1.05万亿元,同比增长11.6%,预计2025年将突破1.12万亿元。其中,中药材市场规模增长迅猛,中药饮片市场规模稳步扩容,中成药市场规模2024年为5129.1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300亿元。
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药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三连问:如何平衡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的具体路线是什么?转型该走哪条路?
行业正面临政策红利
与市场爆发的两大发展机遇
从《黄帝内经》的辩证智慧到现代诊室的精准施治,中医药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流淌了数千年,如今正面临政策红利与市场爆发的两大发展机遇。
一方面,市场需求则成为中医药产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提升与消费升级,医药健康支出持续增长,中医药在应对老龄化、调理亚健康、管理慢性病等领域的独特价值愈发凸显。
另一方面,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实现常用中药材规范种植和稳定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竞争能力强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明确了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未来,这些政策将推动头部企业的全链条质量建设,并渗透进从药材种植到生产炮制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源头把控上,同仁堂则推进道地中药材种植养殖和溯源体系建设,从源头筑牢质量防线。据同仁堂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邸淑兵介绍,为保障品质,同仁堂建立了八大标准体系,推进“零缺陷”质量管理,以精品手工安宫牛黄丸为例,其生产由三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亲自把关鉴别、炮制、搓丸全流程;广药集团在全国建立了近90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依托区块链技术构建种植、采购、生产、销售全要素闭环生态,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质量可控”。

“九蒸九晒就是九蒸九晒,少一次都不叫广誉远的地黄。”广誉远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晓军表示,公司将“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古训,转化为三条铁规矩——道地选材、古法炮制、匠心传承,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这是公司始终坚守、绝不妥协的原则。

产品、渠道、品牌等多重创
新推动国药破圈生长
展望未来五年,多家头部中药企业的掌舵人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创新”。其中,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华伟表示,面对市场需求,华润三九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研究思路;云南白药集团副董事长、总裁董明则认为,中药产业的最大机遇在于“守正创新”。

其中,产品创新率先打破传统认知。董明表示,云南白药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做到围绕云南白药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文化技术来做,包括对云南的一些独特的药用植物的再次开发,也包括对云南白药配方多剂型的开发等,都体现出公司在创新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好传承。

经典名方精准对接当代健康需求,为产品创新开辟新路径。李晓军指出,需求就是机遇。“对广誉远来说,我们要契合市场需求,做好的产品。”
另外,渠道革新可以让传统国药触达更多用户,医药电商龙头在这场渠道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京东集团SEC委员、京东健康CEO金恩林强调,作为国内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企业,京东健康在中医药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副总裁宋志瑞表示,公司正在通过互联网医疗的专业服务能力,以及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的力量,助力国粹经典。

据邱华伟介绍,华润三九借助京东的用户画像与数据分析能力,洞察消费趋势以指导研发;2017年,广药集团与京东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医药+互联网”发展新模式,携手构建医药新生态体系;同仁堂实施电子商务“1+4”工程,打造线上矩阵,其安宫牛黄丸蝉联京东平台处方药心脑血管品类TOP1。
而随着线上活动的开展,品牌年轻化正在让国药赢得新一代认同。邱华伟表示,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以及用户群体的日益年轻化,华润三九持续探索媒介创新的前沿,跨平台、多方位地开展品牌互动、创新营销活动,并通过与京东平台的合作,洞察用户消费习惯,与年轻一代直接建立沟通,更好地研发出满足用户健康需求的国药产品。
据邸淑兵介绍,同仁堂通过系统化实施品牌升级、服务升级、动销升级、传播升级“四大升级战略”,促使高端产品线客单价增长65%,“御药传奇”品牌认知度攀升至82%。
聚焦慢病管理、推动数智化转型
出海已成大势所趋
如果将视线放得更远,在当今时代,中医药企业肩负着怎样的新使命?
董明的回答颇具代表性。他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三大重点布局,一是深化科研,依托六大科研中心与院士团队,推进中药二次开发、创新药研发,同步实现中药标准化与国际化;二是拓展“中医药+”大健康生态,从道地药材保护、B端合作拓展药事服务,向预防、康复领域延伸;三是加速数字化融合,深耕数据驱动的产品与服务优化,打造智慧中医药服务链。

由此可见,头部药企的转型方向主要有三大方向。首先,慢病管理与亚健康调理是国药发力的核心赛道。
李晓军认为,中医药最大的发展机遇在于它恰好能满足新时期人类,对健康生活品质和生命意义的全新追求,特别是在应对老龄化、调理亚健康、慢性病等方面越来越受欢迎。
在技术层面,数智化时代正在为中医药产业效率和患者体验升级注入新动能。邸淑兵表示,在数字化的时代,京东健康的精细化运营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精准触达目标用户,结合同仁堂在中医药行业的产品研发优势和专家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专业更值得信赖的品牌和产品服务,提升消费者对中医药产品的认知,推动销售转化。
此外,“出海”已成为中医药产业增长的新蓝海。数据显示,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治疗人数已达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113个世卫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军表示,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当下如何站上世界舞台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必答题,而加快国际化布局将名优中药带出国门走向世界正是广药集团近年来推进的重点工作。在出海浪潮下,广药集团成长为全球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的世界500强企业。

目前,白云山小柴胡颗粒凝聚22项核心发明专利技术,荣获2025年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这枚金奖,不仅是对产品创新的高度认可,更是对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创新路径的一次认证;白云山华佗再造丸已登陆全球六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十余年稳居中成药出口前列;王老吉国际品牌“WALOVI”叩开新消费市场,成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架上的“东方味道”;三七化痔丸、脑清心片、复方南板蓝根颗粒、加味藿香正气丸等产品,分别在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各大国际主流市场注册布局。

同仁堂也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集团,实现“有健康需求的地方就有同仁堂”的战略愿景。
未来,三大方向的协同推进,将持续彰显国药企业“守正创新”的发展逻辑——以慢病需求为锚点,以数智技术为支撑,以全球市场为舞台,在传承中实现高质量跨越,在世界舞台上书写“正当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