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仁堂(600085.SH)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业绩稳中有增得益公司大品种战略持续发力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结果。
营收增长门店拓展
政策红利叠加、市场扩容,同仁堂营业能力不断提升。财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净利润15.26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1.11元。从资产方面看,公司报告期内,期末资产总计为311.9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61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200.08亿元。
同仁堂商业共设立零售门店1251家,2024年内新增门店数量250家。分区域来看,华北地区新增店铺97家,年底达到513家;华东地区新增药店63家,年底达到292家;华南地区新增药店40家,年底达到173家。
报告期内,零售药店通过销售中西成药及饮片获得的销售收入占零售总收入的81.87%,其中,720家设立了中医医疗诊所,占零售药店总数7.55%;809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占公司零售药店总数64.67%。
精准战略实现突围
2024年,中药行业企业营收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同仁堂在业绩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依托其“大品种战略”,形成了覆盖心脑血管、补益、儿科等多领域的400个常年生产的中成药品规,其中一些大单品种的市场潜力得到充分开发。公司心脑血管产品实现营收51.46亿元,同比增长17.26%;补益类产品实现营收21.27亿元,同比增长22.98%。
研发与成果转化并重。报告期内,研发团队围绕新产品的研发、已上市产品的二次开发、工艺质量标准问题攻关等方面开展科研项目并取得部分成果。对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大品种基础资料;开展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开展“三性融合”调控传统丸剂成型与过程测量关键技术装备集成研究等。
未来,同仁堂将继续加大科研成果转化。聚焦主责主业,着力构建中成药板块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保障药材品质,加快推进“制药+”迭代升级;深入推进睡眠品种、经典名方的研发,为产品生产制造和市场推广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持;深化科研合作机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安全性评估、药效学研究等领域工作,加速更多大品种研发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依托养生酒研发中心,逐步实施新品开发和储备,升级品质与口感,扩大产品品种群。
科技护航锚定新技术
在传统行业的升级中,高科技成为助手,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报告期内,同仁堂加速科技和产业融合,加速数智化项目建设,同时,关注新兴领域布局、推动科技创新。2024年,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搭建完成,有效提升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营销管理领域,借助营销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强化渠道营销数据分析。这意味着,以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的现代化变革。
同仁堂在年报中表示,2025年将加快医药工业升级,全面分析市场现状和品种情况,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以销定产,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库存配置和产能布局。充分发挥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的作用,推动生产相关业务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的自动化生成,加速“中药智造”的数字化转型。
同仁堂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50余载的历史,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品质传承,构筑起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拥有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为代表的产品以及众多经典药品,丰富的产品资源形成对品牌发展和稳健经营的有力支撑,华泰证券研报表示,公司具备强品牌力与高产品壁垒,受集采影响小,毛利率有望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总体而言,2025年我国中药制造和销售市场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同仁堂多年来深耕主业发展,形成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研发、中成药生产、医药物流配送、药品批发和零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条。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长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医药行业将迈入“量质齐升”的黄金发展期,公司也将紧抓中医药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布局升级与创新转化效率,推动中药传承与创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