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时间的艺术、时间的产物,古越龙山的中央酒库储藏着1100多万坛、约26万吨原酒,这是古越龙山最宝贵的财富。 ——古越龙山 董事长孙爱保 制造业成长无捷径,要不断打磨技术,抓住产业机遇,突破边界。 ——华纬科技 董事长金雷 2026年,我们的目标是迈过百亿元规模;2029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功率和模拟芯片研发及大生产基地。 ——芯联集成 CFO王韦 ◎记者吴正懿金苹苹 跨越2500余年时光,“名士之乡”绍兴古城的柔波里,映照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活脉动。 放诸改革开放47年的历史坐标,绍兴最显著的产业故事之一,就是在“一匹布上织出了锦绣大潮”。如今,作为金名片的绍兴纺织产业,仍在书写“布满全球”的大文章;更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则拔节生长,共同“编织”绍兴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经纬。 从数据看,“十四五”期间,绍兴市GDP总量接连跨越七千亿元、八千亿元大关,经济增速连续四年稳居全省前三。一批优强企业脱颖而出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绍兴板块”市值突破万亿元,牵引区域经济进阶向新。 从动能看,充满活力的县域经济,让绍兴经济的“体格”更加强壮。2024年,柯桥、诸暨、越城、上虞四地GDP均超千亿元;嵊州和新昌加速发展,均培育了特色鲜明的产业。“四千精神”发源地的文化底蕴,则激励着企业以新质生产力为目标向新攀高。 从未来看,绍兴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上,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集成改革,纵深推进“4151”先进制造业强市计划,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大场景中绘就产城人文融合发展新图景。 用创新突破产业边界 绍兴柯桥被称为“托在布上的城市”,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坐落于此的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突破4000亿元。 走进绍兴柯桥的现代产业园,与昔日纺机轰鸣、布匹满仓的场景不同,如今的老工业区已蝶变升级——智能生产线飞速运转,主播在直播间里卖力吆喝。从面料研发的“科技赋能”到供应链的“跨境布局”,传统的纺织业焕发出新活力。 “我们不能被动地等待!”上市公司轻纺城董事长潘建华说,“重复昨天的模式就是落后,轻纺城市场不能只当个‘收租婆’,而是要致力于构建充满活力的市场生态,为整个纺织行业赋能。” 在鲁迅故居周边的商业街,独特的“黄酒咖啡”吸引不少游人打卡,散发出黄酒文化的“新味”。目前,绍兴仍是中国黄酒核心产区,14家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占据全国的26.2%、浙江省的62.7%。 “必须走高端化、年轻化、全球化、数字化的转型步伐。”古越龙山董事长孙爱保说。面对“黄酒走不出江浙沪”的困境,古越龙山主动出击,拥抱年轻人群,打造“国酿”“青花醉”等核心高端产品,“我们的对手不是其他黄酒品牌,而是坚持长期主义,面向广大消费者,把黄酒品类宣传好,把黄酒文化传播好,共同把黄酒市场做大。” 把小事做到极致,一根弹簧也能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弹性”。绍兴诸暨的华纬科技,用十余年时间从区域制造商跃升为弹簧行业的领军者。除了汽车领域外,公司还将精密制造能力延伸至机器人关节、航空航天部件等非车领域,打开第二增长空间。“制造业成长无捷径,要不断打磨技术,抓住产业机遇,突破边界。”公司董事长金雷说。 在传统的印染行业,“隐形冠军”万丰股份靠科技创新构筑了自身的护城河。“经常有客户说,找不到的染料,就去找万丰。”万丰股份董事长俞杏英说,公司正加快绿色化智能化转型,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大气治理龙头企业菲达环保业绩稳健,身后是科技研发的托举——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18%,累计获得有效授权专利460余项,技术成果转化率超80%。“‘双碳’浪潮席卷产业变革,环保行业正迎来一场质量与速度并重的转型突围。”公司总经理汪艺威表示,在坚持深耕主业的同时,公司将加快“双碳”领域的创新布局。 用资本赋能区域经济 静静流淌的鉴湖水,浸润着古越大地的千年文脉;持续涌动的资本活水,为绍兴的现代经济注入蓬勃生机。当历史的厚重底蕴与时代的金融浪潮相遇,一幅以资本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在绍兴大地徐徐展开。 引领区域产业发展,上市公司何以勇当先锋?逻辑其实很清晰:上市龙头链主拥有产业链优势,也有拉长产业链的强烈意愿,能够组织基于产业链细化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加更多个隐形冠军”的架构。 例如,在绍兴上虞区,形成了以浙江龙盛、闰土股份等上市公司为龙头的绿色环保化工产业,以卧龙电驱、晶盛机电、金盾股份等上市公司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亚厦股份等上市公司为龙头的现代智能装饰产业。 资本市场“绍兴军团”羽翼渐丰。截至10月末,绍兴市累计实现企业境内外上市104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80家,数量稳居全国同类地级市前列。今年上半年,绍兴上市公司贡献了全市规上工业企业53.6%的营收、68.54%的利润和43.93%的研发投入。 通过深挖上市公司产业影响力,深化“链长+链主+专精特新”协同机制,绍兴既留住了优质产业资源,更以产业招商激活发展动能。随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地,绍兴进一步系统化推动上市公司“跨越式”并购。 卧龙新能收购龙能电力、卧龙储能等企业股权,构建覆盖风能、光伏、储能、氢能的新能源产业矩阵;万丰奥威收购德国eVTOL制造企业Volocopter,“驶入”低空经济新赛道;美年健康落户绍兴,发挥自身资本优势、运营模式和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整体能级……通过一系列并购扩张,绍兴上市公司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壮大了产业规模,巩固了市场地位。 近年来,绍兴构建起“市县联动、政企互动、合力推动”的上市工作格局,通过聚焦优势产业、高科技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立100家重点拟上市企业动态后备梯队;通过与三大交易所建立预沟通机制,提供精准化、全流程服务,持续巩固资本市场集群优势。 用新质勾画未来图景 一头是穿梭于古桥水巷的摇橹船,一头是产业迭代的百舸争流,具有独特江南风韵的绍兴,在慢与快、陈与新之间找寻属于自己的韵律。 因人形机器人订单备受关注的三花智控,今年6月登陆港股,开启 “A+H”双平台全球化新篇章。母公司三花集团早年从空调制冷配件厂起家,现已成为全球制冷家电、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公司创始人张道才提出的“管理之花、科技之花、人才之花”理念,藏着乘风破浪的密码。 芯联集成是半导体赛道上的“突破者”,逐步成长为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芯片生产基地之一,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十梯队”,跃升为全球新能源与智能化产业链上不可忽视的关键力量。“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中国最大的功率和模拟芯片研发及生产基地。”芯联集成CFO王韦介绍,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18.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3%。 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跃迁成为绍兴企业的奋斗画像,亦是绍兴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坚实支撑。 今年以来,绍兴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研发活动。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超过50%。 围绕“5+2”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绍兴各地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开辟“新质”赛道,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氢能储能、合成生物、人工智能等产业加速形成“新质”梯队效应。 今年上半年,绍兴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3.6%和11.9%,分别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个、4.9个和2.0个百分点。 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绍兴正致力于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深化教科人“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提升深部金属矿智能开采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能级,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全覆盖,力争R&D经费占比达3.3%,国家重点人才项目入选数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从2500年前的会稽古城,到如今的资本高地和制造业强市,“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绍兴城市精神绵延赓续。当“胆剑精神”与科创脉搏同频共振,这座兼具历史风骨与时代活力的城市,在传承中突破,在创新中突围,越发生机勃勃。 古越龙山 一坛黄酒酿造产业复兴之道 ◎记者操子怡 作为历史经典产业的黄酒,具有文化和产业的双重内涵。被赋予新时代黄酒复兴重任的古越龙山,不仅把黄酒看作一项事业,更视之为一份文化家业。 “我们的对手不是其他黄酒品牌,而是坚持长期主义,面向广大消费者,把黄酒品类宣传好,把黄酒文化传播好,共同把黄酒市场做大。”近日,古越龙山董事长孙爱保接受记者采访时掷地有声。 聚焦“高端化、年轻化、全球化、数字化”四化战略,近年来古越龙山努力让“老酒”焕发新机,年轻单品层出、高端化战略成效渐显。今年上半年,古越龙山国酿白玉已经售罄,新业态销售同比增长22.64%,线上销售同比增长15.31%,直播销售达亿元规模,公司新产品、新渠道让人耳目一新。 2500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忍耐蓄势,以果敢破局,造就“胆剑精神”的文化原点。如今,在黄酒复兴的征途中,这家绍兴老牌酒企以此自勉,书写属于自己的“胆剑篇”。 传统“新质” 古越龙山是国家非遗绍兴黄酒酿制技艺传承基地,一直坚持手工原酒传统工艺,目前仍保持着黄酒行业手工酿造最大的产能,但传统工艺也有依赖经验、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痛点。 破局之道始于智能化改造。步入古越龙山智能化酿造基地,酒曲香气萦绕鼻尖,高耸的储酒罐整齐列队,配套的工艺管路与控制系统连接在一起,从原料进仓、发酵到灌装出库,全程实现自动化操作。 2024年底,古越龙山投资22亿元、占地416亩的古越龙山黄酒产业园项目生产区全面建成投产。项目应用“仿生态生麦块曲生产”等一批行业首创的关键性技术,实现了“酿造智能化、勾调数字化、物流无人化、生产绿色化”,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5G工厂名录,被评为浙江省2025年先进级智能工厂。 20世纪80年代,当行业多数企业仍停留在手工作坊式生产时,古越龙山便率先探索现代化酿造与灌装,不仅大幅提升产能与产品一致性,更兴建中央酒库确保黄酒年份酒保真年份足年库藏,并通过优化瓶标、瓶型设计初步建立品牌形象,迈出了现代化经营的关键一步。 古越龙山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在黄酒菌群构建、糯稻品控、黄酒功能性及舒适性研究等方面加大科研投入。今年上半年,古越龙山投入研发费用1745.71万元,同比增长33.61%,持续保持高投入态势。 “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孙爱保说,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未来生产成本将持续优化。 老酒“新味” 如何打破地域、年龄壁垒,让千年老酒走近更多消费者?古越龙山的答案是创新。 2020年孙爱保出任古越龙山董事长后,第一件事便是带队走访茅台、青岛啤酒、张裕、习酒四家行业标杆企业。“去茅台感受高端化,去青岛啤酒学习年轻化,向张裕借鉴国际化,向习酒取经数字化营销。”归来后的一场头脑风暴,让古越龙山明确了核心增长路径——高端化、年轻化、全球化、数字化。 2024年8月,古越龙山推出主打“无焦糖色、高酒精度、低含糖量”的年轻化产品“无高低”,寓意“人生本无高低”,这款产品500ml透明玻璃瓶包装,一年销量突破330万瓶,年轻群体贡献超70%订单。 “在新时代不主动去拥抱年轻人,肯定是越走越窄、没有出路的。”孙爱保坦言,打动年轻人的关键,在于持续尝试与迭代,找到他们真正喜欢的产品与表达。2025年10月,古越龙山与华润啤酒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开启黄酒+啤酒的跨界探索。11月7日,双方联合打造的首款联名测试产品“越小啤”正式发布,一系列年轻化布局相继落地。 古越龙山在全国线下布局“慢酒馆”新业态,截至2025上半年,累计在全国范围内开设了66家品鉴馆、慢酒馆及小酒馆。2024年,古越龙山江浙沪以外市场收入占比已达40.74%。 凭借丰富的足年库藏原酒资源,公司持续打磨“国酿”“青花醉”系列核心高端产品,壮大库藏系列、天纯系列等腰部产品,加快“不上头”技术应用覆盖,以“好酒工程”筑牢中高端市场支撑。 古越“新貌” 从古越龙山总部向窗外眺望,不远处的府山满目青翠。若将古越龙山的品牌名拆解,“古越”是绍兴作为越国故都的称谓,“龙山”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卧龙山(今“府山”)。 从明清时起,“绍兴酒”便成为黄酒的代名词,有着“越酒行天下”的美誉。《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黄酒产业发展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市黄酒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形成2至3家黄酒行业链主企业,成为黄酒产业最具活力主产区和黄酒文化传承发展引领区。 对于酒企而言,黄酒早已超越商品属性。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明曾言:“‘历史经典产业’,这六个字重若千钧。它意味着我们承载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活着的文化遗产、流动的文明史诗和民族的情感印记。” 在孙爱保看来,古越龙山有五大独特价值:一是时间价值,二是科技价值,三是市场价值,四是情绪价值,五是社会价值。“酒是时间的艺术、时间的产物,古越龙山的中央酒库储藏着1100多万坛、约26万吨原酒,这是古越龙山最宝贵的财富。目前古越龙山江浙沪之外收入比重已超过40%,我们通过‘百城共品’等活动大力拓展全国市场。” 作为国有企业,古越龙山也力求打破体制机制束缚,回馈股东、回馈社会。继2023年古越龙山董监高从二级市场增持股票、2024年公司控股股东黄酒集团在不设价格区间条件下实施增持,2025年古越龙山启动股份回购,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已累计回购1.86亿元。 “关键在于用对的方法、找到对的人、打造对的场景。只要营销到位、宣传精准,相信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消费者都能接受黄酒、爱上黄酒。”孙爱保说。 华纬科技 一根弹簧打磨多元化韧性 ◎记者杨烨 全自动卷簧机将精度锁定在0.01毫米(约为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7),水淬火钢丝不良品率0.28%,MES系统实时动态优化物料流转效率……走进华纬科技诸暨生产基地的中控室,一排排跳动的数字与实时更新的生产看板映入眼帘。这些精准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量化指标,不仅彰显着这家浙江民企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更具象化了中国制造业“把小事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与坚韧底色。 自2009年执掌浙江金晟弹簧(华纬科技前身)起,金雷以掌舵者身份陪伴华纬科技完成了十余年来的关键蜕变,推动其从区域制造商跃升为在全球六地拥有十座生产基地的行业领军者。如今,面对弹簧行业“千亿市场+多赛道机遇”,他进一步带领团队以技术为锚、市场为帆、资本为桥,探索精密制造的多元增长。 “制造业成长无捷径,要不断打磨技术,抓住产业机遇,突破边界。”金雷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时表示:公司一方面加大研发,深耕汽车弹性元件巩固优势,同时将精密制造能力延伸至机器人关节、航空航天部件等非车领域,打开第二增长空间;另一方面以资本为纽带,聚焦半导体等“硬科技”投资,通过控股股东投资孵化一些科创项目,成熟后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主业深耕+新域突破”双轮驱动。 产销两旺:订单排至明年一季度 “现在公司手里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一季度了,各个工厂都是满产状态,就怕耽误了客户的交付期。”金雷刚跟记者落座,就直言当下生产的忙碌。在见到记者的十分钟前,他刚结束两场会议,一场敲定海外新客户样品打样与交付细节,一场核对排产计划以保障核心客户新能源弹簧订单交付。 订单火热非偶然。“四季度新能源车产销旺季叠加政策推动,全产业链景气度攀升;更关键是通过不断地创新研发,我们的产品能够同时具备品质和成本双优势,这是留住订单的核心。”金雷说。 华纬科技自成立便以“技术立企”为基因。“技术需耐住性子磨,磨出别人拿不走的优势。”金雷向记者回忆道,几年前,为破解高端合金钢丝进口依赖,公司联合科研机构攻关配方,自研淬火工艺,他本人和团队曾在车间蹲守数月调参数、测性能,最终突破水淬火技术,实现高端钢丝国产化。 如今,公司不仅能自主生产高强度合金钢丝,材料损耗率也从15%降至3%,弹簧钢丝强度突破2200兆帕,比肩国际顶尖水平。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在国内汽车悬架弹簧市占率达27%,核心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头部车企。 “弹簧竞争本质是材料与工艺的较量。”金雷解释称,公司从源头把控,联合钢厂研发专属钢盘条,自主完成拉拔、热处理等关键工序,实现全流程可控,“别人可能只做‘成品加工’,我们却能把产业链每个环节的成本、质量都攥在手里,这是很多同行难以复制的优势。” 截至2025年6月,公司手握209项国家专利(发明专利23项),搭建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CNAS认证实验室等研发矩阵,形成全链条技术支撑体系。 产业链“本地化”:打开海外增量空间 华纬科技的全球化并非单纯“产品出口”或“产能迁移”,而是以产业链“本地化”作为破局关键,在海外市场构建“技术+供应+交付”的完整竞争力。 “海外建基地不是搬设备,核心是搭‘本地化供应链闭环’。”金雷说,以墨西哥基地为例,该基地由公司与万安科技联合投资,形成当地供应链体系,来满足客户对本地化率的要求,从而获取更多的订单。 在他看来,成本优化只是基础,更关键的是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基地离福特、宝马工厂近,以前国内发货需40天,现在5天可达,紧急订单与参数调整都能快速响应,北美竞争力显著提升。” 为深耕欧洲市场,2024年12月,公司通过香港全资孙公司以5.7万欧元收购德国两家新设公司,将其作为研发中心,深度嵌入欧洲车企前期开发,适配当地性能、环保标准。“这两家公司正是华纬科技布局欧洲的技术桥头堡,再加上正在建设的摩洛哥生产基地产能支撑和当地物流网络,就能形成‘德国研发—摩洛哥制造—欧洲交付’的完整本地链条,既满足客户对技术和交付的要求,又能控制成本。” 金雷表示,随着比亚迪、吉利这样的国内大型车企在海外建厂,华纬科技作为核心弹簧供应商也顺利地进入其海外配套体系,对公司全球化布局有很大推动。 资本布局: 寻找更多“新”增长极 “2025年国内弹簧市场规模已破千亿,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15%,但机会集中在高附加值领域。”金雷表示,机器人高韧性精密弹簧、新能源汽车空气悬架高端弹簧的国产替代,是必须抓住的机遇。 在他看来,增长突破点在于“精密制造能力跨领域延伸”。“汽车、机器人、航空航天的核心需求都是‘高精优能’,我们积累的材料工艺、检测技术,完全可复用至更多领域。” 金雷也在通过控股股东的资本布局,为华纬科技寻找新的增长空间。据他透露,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华纬控股已于2025年8月投资诸暨市晶裕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41%,正式切入半导体设备赛道。 “晶裕达的目标是‘国产100%零件+开源工艺’,实现客户‘换线0成本’,与华纬‘产业链可控’理念一致。”金雷介绍,目前公司首款CMP设备已完成测试,能覆盖8—12英寸硅晶圆14/7/5纳米制程、CoWoS封装减薄至35微米以下,还适配碳化硅晶圆制造,预计明年将有望实现量产。 在机器人领域,华纬已形成“订单落地+资本协同+产能储备”三维布局。金雷透露,2024年公司所获工业机器人弹簧订单,为欧洲头部企业多关节机器人供应的液压弹簧,目前人形机器人领域已向国内企业送样,并有小批量订单落地。 2025年10月,华纬科技完成杭州炬坤机器人3.70%增资并签战略合作协议。“炬坤由浙大董会旭博士团队创立,在灵巧手、具身智能领域领先,我们的精密弹簧适配其灵巧手微型驱动,他们的感知控制技术反哺弹簧动态性能优化。”金雷表示,双方已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共推灵巧手商业化。 金雷表示,华纬未来不仅要做“全球弹簧领导者”,更要以精密制造为核心,通过“主业+资本+新兴产业”联动,在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半导体设备领域,书写“中国制造”精密答卷。 芯联集成 一颗芯片刻写突围路径 ◎陈铭记者金苹苹 七年前从中芯国际拆分出来的芯联集成,如今已手握多项“第一”,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芯片生产基地之一,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十梯队”,成为新能源与智能化产业链上的关键力量。 芯联集成的成长史,正是一个中国半导体“突破者”的典型样本:在赛道上选“硬骨头”突破,在产业链位置上从“被动代工”往“一站式系统代工”突破,在长期布局上向AI时代的“星辰大海”突破。 面对外界最关心的盈利时间表,芯联集成CFO王韦给出了清晰的回答:“2026年,我们有望实现盈亏平衡。”这家成立不到十年的半导体企业,正以坚定的发展步伐,为中国半导体的创新与成长写下注脚。 破局之始:锚定功率半导体 比起传统的消费电子和家电领域,汽车供应链的技术壁垒更高,验证周期也更长。回忆起创业初期,王韦仍心有余悸,在高密度的产线建设与研发投入下,芯联集成的起步期异常艰难,“有几次资金链差点断了”。 拐点出现在新能源车爆发之际。动力系统架构更新、功率器件需求激增,叠加国产化率提升迫在眉睫,原本紧锁的供应链出现了需求缺口,也让实现了技术验证的芯联集成迎来了“上车”窗口期。2020年至2024年,其车载应用业务占比从成立之初的个位数,迅速扩大至近50%;总营收从7亿元增长至65亿元。 如今,在核心产品IGBT芯片上,芯联集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生产基地之一,出货量居全国首位。与此同时,芯联集成正在拓展的第二增长业务SiC MOSFET亦迎来高速发展。 SiC MOSFET是电驱系统进化的关键器件。今年以来,芯联集成SiC MOSFET总计装车辆已超过100万台,一举打破国际公司垄断,成为给国内客户出货量前五选手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经营之道:长期主义的“三步棋” 在芯联集成的经营逻辑中,“突破”绝非依靠短期爆发,而是用长期主义的“三步棋”,走出差异化优势。 第一步,用短期账面承压换取更早的利润拐点。在半导体前期投入阶段,折旧是压在企业报表上的“第一座大山”,芯联集成的折旧占比最高时一度超过全年营收的六成。随着前期投入的产线逐步进入成熟期,规模效应显现——芯联集成EBITDA在2024年提升至21.4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30%;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已连续五个季度实现毛利率正增长。 第二步,以高研发投入换取更高的迭代速度。近年来,芯联集成持续将约三成收入投入研发,加速构建SiC、BCD、MCU等核心技术与平台;其中,仅2024年一年,研发支出就接近20亿元。 “有人说你们少投一点,短期利润不就出来了?但是我们必须看得长远,要对未来充分布局。”王韦深知,半导体行业需要耐心,核心技术需要三四年的验证周期,因此更需提前布局。 第三步,也是芯联集成经营模式最独特之处——“一站式系统代工”模式。 在传统模式里,代工企业往往夹在芯片设计与终端厂商之间,利润空间有限,也缺乏话语权。芯联集成选择了更难的路线:向上延伸至设计服务,向下覆盖模组封装,实现从设计服务、晶圆制造、模组封装、应用验证的一体化打通。 这套体系改变的不仅是生产模式,更是企业在供应链中的角色——从可替代的代工“备选项”,到协作共研的平台型合作伙伴。 攻坚之路:迈向AI时代 芯联集成将投入重点压在了“最难啃的骨头”上——那些国产化率长期不足一成、对产业链安全至关重要的车规级模拟类芯片和MCU芯片。 从全球视角看,芯联集成也正在向更核心的位置靠拢。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MEMS晶圆代工厂之一,也是国内少数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十的企业。 未来5年,AI时代的模拟芯片和BCD平台将成为芯联集成的核心着力点。 AI服务器对一级到三级电源芯片的性能、稳定性要求极高。在这一长期由海外厂商主导的领域,芯联集成提前布局,从Si基芯片到SiC、GaN芯片逐步构建起从电源控制、功率器件到系统级封装的一站式方案;用于AI服务器和数据中心的数据传输芯片则已进入量产,成为新赛道的突破口。 具身智能赛道亦逐步落地;用于机器人激光雷达的光源VCSEL、压力传感器等关键器件进入规模化应用;公司自研的灵巧手驱动模块则斩获国内头部企业定点,预计将于2026年一季度量产。 在汽车智能化领域,芯联集成全面扩展MEMS代工平台在车载方向的应用,如ADAS智能驾驶的惯性导航、微镜芯片、智能座舱语音识别麦克风芯片等。 对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企业而言,这些都是从“补位”走向“前排”的信号。随着产线逐渐成熟、收入规模扩大、早期业务布局逐步落地上量,这家年轻的半导体公司正迎来一个更稳扎稳打的加速阶段。 “今年全年可预计的营收在80亿元至83亿元;2026年,我们的目标是迈过百亿元规模;2029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大的功率和模拟芯片研发及大生产基地。”王韦说道。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评论该主题 帖子不见了!怎么办?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