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整前“亚洲铝王”忠旺集团,到参股三门峡铝业,再到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南山铝业首发上市股份——这一系列动作折射出厦门象屿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厦门象屿)从“供应链服务商”向“全产业链运营商”跃迁的战略布局。近年来,厦门象屿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切入生产制造环节,通过掌控生产环节,把牢产业链话语权。
当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正在围绕资源与定价话语权进行激烈竞争。在这场“争夺战”中,厦门象屿成为提升中国大宗商品定价话语权的关键推手之一。
3月17日,东南亚氧化铝龙头南山铝业正式启动港股招股。根据招股说明书,厦门象屿通过旗下的香港拓威贸易出资3.89亿港元参与认购,成为南山铝业的基石投资者。
“厦门象屿此次战略入股,既是提前锁定东南亚资源红利,亦是其贯通铝产业链的关键决策。”厦门象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依托南山铝业印尼基地的低成本铝土矿优势,厦门象屿可强化电解铝生产成本控制,平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盈利的冲击;另一方面,通过串联国内上游资源、中游制造及东南亚产能枢纽,构建“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加工”一体化产业网络,打破传统贸易商被动受制于产业周期的瓶颈。凭借南山铝业“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标杆地位,厦门象屿顺利嵌入中国铝产业出海的战略链路,以“采—运—产—销”的全链条服务闭环,重塑全球铝价值链竞争格局。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一旦关键资源被‘卡脖子’,不仅单个企业会陷入被动,整个产业链乃至国民经济安全都将受到冲击。”厦门象屿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自主可控的资源保障体系,既是厦门象屿行稳致远的必然选择,更是服务“国之所需”的使命所在。
打通产业链,重塑价值链。在“资源投资+供应链整合”双轮驱动下,厦门象屿搭建起了覆盖开采、物流、加工的全链条服务网络,既为国内制造业锁定低成本资源,又以规模化储备和跨境调配能力对冲市场波动,其角色已超越传统贸易商,进阶为连接中国制造与海外资源的关键枢纽。
在新能源领域,锂的战略价值不断攀升,但锂矿资源分布不均、开发粗放、供应链割裂等问题成为行业发展桎梏。在这一背景下,厦门象屿以供应链服务商的角色切入,通过“资源整合+全链服务+属地赋能”的三维战略,在全球锂产业链中构建起独特的竞争力,为中国企业破解资源“卡脖子”难题提供了创新样本。
早在2018年,厦门象屿就开始对全球锂矿资源进行重点布局。凭借对上游资源的强大开拓和整合能力,厦门象屿陆续打通澳洲、南美洲、非洲等地从矿石资源到选矿、冶炼、产成品销售的全流程供应链服务。
在潜力逐渐释放的新兴市场非洲,厦门象屿用一套“集采中心+全链服务”的组合拳,重构当地锂矿产业生态。2022年,厦门象屿进军非洲市场,面对尼日利亚供应结构加速优化洗牌的局面,其在阿布贾设立锂矿集采中心,帮助矿商解决销售渠道不稳定的问题;通过矿石质量分级体系,推动当地锂矿交易从“论堆卖”转向标准化定价;依托全球物流网络,打造散货船点对点直达运输方案,运输时间平均缩短了15天。
以集采中心为枢纽,厦门象屿利用自身强大的国际供应链综合服务能力,将锂矿产业链的开采、流通两大环节串联起来。这套“象屿方案”成功地开拓了尼日利亚的锂矿“蓝海”,也为全球其他拥有资源潜力的地区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和成功范本。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背景下,厦门象屿围绕全球大宗商品资源地、流通地及消费地等产业集群拓展国际化线路,已形成中国—印尼物流通道、中欧班列双向运输通道、中国—越南物流通道、中国—泰国物流通道、非洲往返中国干线及内陆运输路线、全球大宗干散货运输通道等,构建了全球联运物流版图。
“在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背景下,稳定的物流通道已成为保障产业链安全的关键屏障。”厦门象屿相关负责人表示,厦门象屿在业内率先构建以“公、铁、水、仓”为核心、链接海内外市场的网络化物流服务体系,实现了上下游资源的高效调配。这既是厦门象屿服务制造业企业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厦门象屿实现货权管控、夯实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为解决境外“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帮助国内产品安全高效地“走出去”,厦门象屿立足境外关键节点,构建了覆盖全球多个区域的物流服务体系,与超200家境外优质供应商合作,拥有超150个海外仓储节点,在越南、美国、荷兰等关键枢纽开展海外仓业务;针对铝和新能源产业链打造专业物流服务,聚焦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强化清关、仓储、配送一体化服务,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物流支持。
在物流先行的基础上,厦门象屿还推动数智技术与产业场景深度融合,叠加网络货运、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实现链条上下游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在构建绿色能源国际供应体系的实践中,这些数智化创新应用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针对光伏产品需求与区域车辆资源不匹配的难题,厦门象屿利用“智运”网络货运平台,整合货源、车源、路线等信息,协同水运、铁路及仓储物流服务,通过全程可视化系统追踪产品状态,保证产品交付的时效性。针对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融资需求,厦门象屿推出“屿仓融”—光伏组件融资业务,开创了新能源行业数字化仓单质押融资的先河,帮助企业有效盘活库存,减少融资成本。
当前全球经济局势复杂多变,大宗商品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均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基于新能源全球化发展的特征,专注构建‘物流先导+数智赋能+高度协同’的智慧供应链发展网络,以多式联运、一站式的物流服务网络为基础支撑,以数字化技术为优化手段,通过物流资源布局先行突破,以点成线、以线成面,形成全球化、智慧化、协同化的供应链新生态。”厦门象屿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不仅有效赋能行业上下游企业提升协同效率、提质降本、盘活资金、提升国际竞争力,而且协同保障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持续、安全、有效供应,为行业创新发展、降本增效、绿色转型及高质量发展贡献“象屿经验”。
“作为供应链龙头企业,我们始终秉持‘搭平台、促共赢’的发展模式,助力更多中国企业以更稳健、更高效的姿态开拓国际市场,与各方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价值生态圈。”厦门象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共享厦门象屿在国内外布局的铁路、航运、仓储等核心物流资源,公司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合作伙伴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共同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新格局。
创新商品现货交易模式,提升“两业”融合国际竞争力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4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商务部印发《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进一步发挥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作用,推动服务业开放提速加力。
《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制定了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任务清单,明确了155项试点任务。期货日报记者注意到,在提升“两业”融合国际竞争力方面,《工作方案》提出鼓励依托现有商品现货交易场所开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推进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产能预售、订单交易等交易模式创新,建设符合国际惯例的大宗商品场外交易市场。
“目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期,我国正在加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可以有效促进国际合作的交易结算体系。这需要我们构建起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推出以人民币计价结算的交易产品,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效融合,形成中国价格、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港口投控集团期现事业部市场总监冯益朋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产能预售、订单交易等模式创新可以实现需求前置化、供应链协同化,从而显著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效率。具体而言,以市场化订单驱动产业链精准匹配,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通过服务嵌入制造环节增强跨境交付能力,有助于高附加值服务出口;依托数字化交易平台扩大服务业开放半径,有利于吸引国际资源集聚。
2025中国供应链数智化创新大会在厦门举行
4月24日,2025中国供应链数智化创新大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此次大会吸引来自供应链领域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供应链数智化创新发展的前沿趋势与实践成果。
本次大会由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供应链数智化分会主办,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一力物流科技、高达软件、中仓登等为合作单位,北京极载数字科技研究院承办。
中国物资储运协会秘书长张华在致辞中表示,数智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中国物资储运协会致力于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为推动全球供应链行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会上,厦门建发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中心高级项目经理史江辰认为,AI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是提升全球供应链生态协同效率、实现能力升维的关键路径。
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葛洲坝集团供应链公司、一力物流科技等单位的参会领导与专家认为,数智化平台作为新型基础设施,为供应链筑牢根基、提供强大的支撑保障。数智化手段将有效打通工程建筑行业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赋能多业融合,切实助力生态伙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中仓登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华夏银行、京东物流等单位的演讲嘉宾强调要积极探索创新模式,重构产业链信用,以解决企业融资难题。
高达软件、国联股份、河钢集团、海智在线等单位的演讲嘉宾分别从产业和生态角度表明数据协同是打破产业壁垒、重塑产业生态链的关键要素。
演讲嘉宾还探讨了如何帮助更多中小工厂融入全球供应链,助力中小工厂在全球供应链中找到发展机遇。
大会最后的圆桌论坛以“数智化供应链如何培育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链转型升级”为主题,从不同角度为产业链转型升级出谋划策,共同探索数智化供应链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与会人员表示,此次大会为供应链数智化领域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众多嘉宾的观点碰撞与经验分享,将有力推动供应链企业在数智化方向上不断创新发展,助力产业链实现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