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郑萃颖)10月27日,中国医药发布公告,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19亿元,同比增长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亿元,同比增长27.51%;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58.9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5亿元。中国医药以ESG理念为引领,深化绿色制造实践,扩大社会责任覆盖面,完善数字化治理体系,以“专精特新”企业为标杆带动全产业链创新升级。
绿色智造引领低碳转型
中国医药旗下多家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体系建设,在低碳生产、资源循环利用上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绿色工厂集群”效应。2025年,天山药业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企业经营发展,在道地药材种植端推进甘草等新疆特色药材的可持续利用,建设GAP基地守护区域生态屏障,同时赋能特色产业发展。生产运营端以绿色管理贯穿全流程,通过碳足迹核算、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推动生产环节低碳化改造、清洁化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在管理体系与能力建设方面,成功建立并一次性通过了环境、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及能源四大管理体系的认证,为保障员工健康、提升产品质量与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医药所属科益药业新晋“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专注抗病毒药物研发生产的同时,持续推动绿色智造技术应用。通过溶剂回收系统与连续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成功获评武汉市“无废工厂”,实现环保效益与生产效益的协同提升。
产业帮扶赋能乡村振兴
中国医药在乡村振兴与医疗服务领域双向发力,以实际行动践行央企担当。中国医药连续23年对口帮扶内蒙古武川县,锚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聚焦黄芪等道地药材产业,与武川县政府统筹“政企学研用”资源,通过兴修水利、推广规模化种植、加强种质资源保护等机制,带动当地产值增长、农户增收。在中蒙药材产业发展大会上,中国医药联动全国资源推广武川黄芪,以品牌效应辐射周边,形成“政策整合+科技赋能+利益共享”的乡村振兴样板。
中国医药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旗下多家公司通过ISO9001、ISO1348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所属三洋药业于近日获评“2025海南省制造业企业50强”,积极响应国家药品质量提升政策,目前已有33个品种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10个品种、19个规格在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中选,覆盖27个省份,以高品质药品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在医疗供应链服务领域,所属北京公司承接的医院医用试剂SPD集中配送管理项目,仅用52天便实现从项目中标到全流程运营启动,医用试剂安全、精准地配送至医院各科室,充分彰显央企服务效率,为医疗机构精细化、高效化试剂管理破题。
数字化转型强化管控
中国医药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优化治理体系,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中国医药构建“一横N纵”全级次全业务经营管控数字化平台,《数智化穿透式监管工程助力中国医药高质量发展》案例在2025药品流通行业信息大会上获评“数字化转型标杆案例奖”与“数字化转型人气案例奖”,通过“把措施固化为制度、把制度内嵌入系统”,实现全业务“可见、可知、可控”。
中国医药所属科益药业作为“专精特新”新成员,围绕抗病毒药物领域持续突破技术难点,累计获授权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推动抗病毒药物技术规范化发展。所属三洋药业聚焦高端复方耐酶抗生素领域,借助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加速产品市场渗透,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