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净利润增长5.2%,算力成最大亮点
中国联通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7.72亿元,同比增长5.2%,这一数据在通信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显得尤为亮眼。同期营业收入达2929.85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第三季度净利润为24.23亿元,同比增长5.4%,显示出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新兴业务的突破。公告显示,联通云收入达到529亿元,数据中心收入为214亿元,同比增长8.9%。公司持续推进“适智化”改造,加大算力网络投入,智算总规模已超过35 EFLOPS。与此同时,5G行业虚拟专网服务客户数累计超过2万个,成为推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
从用户基础来看,截至2025年9月,中国联通联接用户总数达12.34亿户,其中5G网络用户达2.25亿户,物联网连接数突破7亿户。移动和宽带用户净增均创下近年新高,融合套餐ARPU保持在百元以上,反映出用户质量与粘性稳步提升。
算力驱动转型,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联通
说实话,过去提到运营商,我的第一反应还是“管道商”——赚的是流量钱,拼的是覆盖和价格。但这次看联通的财报,我确实有点改观了。算力业务收入逼近530亿元,这已经不是辅助业务,而是真正的第二增长曲线。
我注意到,联通不只是卖云资源,而是在构建“算网一体”的能力。35 EFLOPS的智能算力规模,在国内运营商中处于领先梯队。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服务政企客户的AI训练需求,还能参与更大范围的国家算力调度体系。特别是在当前各地争相建设智算中心的背景下,联通这种兼具网络优势和国资背景的平台型企业,具备天然的整合能力。
而且它的5G专网客户突破2万,说明已经在制造业、能源、交通等垂直领域真正落地。这不是概念炒作,是实打实的产业赋能。再加上卫星通信牌照获批、6G和低空智联网的布局,这家公司的科技成色正在变浓。
当然,我也看到一些隐忧。比如财务评估提到应收账款占比高、应收周转率下降,说明在拓展大客户过程中可能存在账期压力。行业资金五日净流出超10亿元,市场对通信板块的热情仍偏谨慎。
但从战略方向上看,我认可联通的选择。当传统通信业务趋于饱和,唯有向“算网数智”融合突围才有出路。尤其在全球都在争夺AI制高点的今天,拥有自主可控算力底座的企业,才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占据主动。
如果它能把智网科技分拆上市的计划顺利推进,进一步激活创新机制,那我对它的长期价值会更加乐观。毕竟,今天的联通,已经不再是那个单纯的“通信服务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