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就进入商用“元年”的5G-A(5G-Advanced),终于在占领用户手机屏幕一角后进入了更多个人用户的视野。
近日,北京、上海等多地消费者注意到,在部分地区,自己的手机屏幕上原本5G的位置变成了“5G-A”。从定义上看,5G-A即为5G网络的升级版本,有高速度、高上传、低时延等特点。不过,在实际使用中,不少个人用户还是给出了体感变化不明显的反馈。在此背景下,是否需要全范围覆盖5G-A也成为运营商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业内看来,一方面,虽然5G-A不需重建基建,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三大运营商经历了5G高投入期后,在通信基建方面的投资已经变得相对保守。另一方面,4G网络投资回收期还没有结束,5G已经在加速替代,但并没有在个人用户层面带来太多的新增消费。因此未来如何让用户把5G用起来、用得好要更为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5G-A一方面可以作为5G的补充,在重点场景,如地铁、体育场、人流密集的区域做深覆盖;另一方面,5G-A可在工业场景,如低空经济、物联网、车联网等充分发挥优势,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业内:应重点针对局域专网、行业场景布局
正式商用一年有余的5G-A(5G-Advanced),终于在占领用户手机屏幕的一角后进入了广大消费者的视野。近日,北京、上海等多地用户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的智能手机屏幕上,原本的5G信号位置变成了“5G-A”。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根据网友的表述,“5G-A”的标识也并非一直出现,而是在部分区域才能连接。连接“5G-A”后,地铁等此前网络环境较差的场景也能流畅地使用网络了。
比5G多出的这个“A”,究竟是什么?
按照通信产业发展规律,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生命周期在10年左右。在这10年的中间时间点,往往会出现技术过渡版本,如2.5G、3.5G和4.5G。根据中国联通的介绍,5G-A是5G的网络能力升级版本,是由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界定的基于R18版本协议的5G标准第二阶段,也是5G向6G过渡的必经阶段。
据电信分析师付亮介绍,5G-A在个人用户端主要有几点提升:高速度、高上传、低时延。用大白话来理解就是,4G若是用一个频段来传递信息,5G-A就是同时在用几个频段,相当于同时建了几个通道,速度自然会更快一点。
不过也有不少用户提出,连上5G-A后的体感网速变化并不明显。对此,付亮直言,对个人用户来说,即便是5G这个“正儿八经”迭代了一个版本的通信技术,在个人端的体感变化(相对4G)都不是很明显,更不必说“5G增强版”。
付亮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他看来,目前运营商还是要在5G上下功夫。在5G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比如人口比较密集的火车站、体育场;或是一些特殊场景,如地铁等,通过5G-A的技术,把容量和速度给提升上去,让5G-A做这种局域的、特殊需求的补充。
的确,从运营商目前的布局来看,5G-A确实并没有像前几代技术一样,走“全面覆盖,逐步替代”的路子。
据中国联通方面介绍,5G-A规模化商用以来,中国联通在300个城市部署载波聚合;在150个城市升级了RedCap(3GPP在5G R17阶段推出的轻量化技术标准)。今年2月,中国联通宣布2025年计划在39个重点城市主城区全面启动5G-A业务,在其他300余个城市重点场景启动5G-A业务,将聚焦重点城市、口碑场景、热点区域,按需部署载波聚合。
除了火车、地铁等特殊场景,付亮还提到,高上传的特点主要吸引三类用户:商务客群、直播从业者、游戏玩家。以直播为例:“搞网络直播的和坐办公室的(用户需求)不一样,坐办公室的可以走宽带,一百兆不行换五百兆,五百兆不行接着申请更高的宽带,但直播就不行,尤其是到处旅游的博主,他们对5G-A怎么(会)没有需求?”在付亮看来,未来运营商可以面向这些用户推出对应套餐。
付亮还提到,在一些网络需求集中的场景,如网红打卡地、热门景区、开演唱会的体育场等,也可以做局域的5G-A深度覆盖。至于未来是否有必要全覆盖,付亮称:“全覆盖(的目的)是随时随地都连上,这本身就是面向个人用户的。”在他看来,若要面向个人用户布局,还是应该主要做5G不能满足的场景,做区域性的深覆盖。
5G-A更多在产业端发力
在业内看来,不做全面覆盖,也与成本及投资回收的考量有关。
据付亮介绍,虽然5G-A不需重建基建,但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三大运营商经历了5G高投入期后,在通信基建方面的投资已经变得相对保守。“现在运营商很大的压力是,4G网络投资回收期还没有结束,有的设备推出时间并不长,还需5年甚至更长时间去折旧。但突然间就全面升级5G了,现在我们已有三分之一的基站是5G基站了。在这种情况下,4G的投资怎么回收?”付亮表示。
付亮进一步指出,若5G真的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用户愿意立刻更新5G(产品或套餐),那么布局的基建就能立即产生效益。“但从现在的个人用户ARPU(指每用户平均收入)值来看,实际上并没有带来明显的收益。而且另外一个指标——人均流量,全年(2024年)基本是均衡的。这意味着5G的高速度等(特点),并没有推动足够的用户在5G上的使用。这个问题比升级到5G-A更重要一点,(就是)怎么让大家把5G用起来、用好。”付亮称。
爱立信全球网络业务战略负责人Hans Hammar也在近期的采访中指出,过去的15年里,运营商一直在销售一种产品:移动宽带或互联网连接。“这意味着你使用网络的多少与你支付的费用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因此这种模式没有增长机会。运营商一直在改进网络以提供更好的性能,但他们无法为此收取更多的费用。我们现在看到,每户平均收入(ARPU)在下降,网络投资也在减少,这将持续导致网络性能变差,这种情况正是我们需要改变的。”Hans Hammar说道。
付亮进一步补充道,目前来看,尽管5G手机价格下降,网络覆盖也足够好,但用户流量增长却停滞不前,主要原因还是应用不够丰富。为了提升用户使用5G的积极性,还是要开发更多高需求的应用,如一些高速率网络游戏等。运营商也可加大云手机、云电脑等产品的布局,充分利用5G高带宽和低延迟的特性。
此外,5G-A虽然在用户端体感不明显,但在工业应用方面已经有了不少成果。付亮直言,在此前参观过的一些5G工厂,自动运输车的速度其实很慢,需要识别路线,有无障碍物等。在这类场景中,布局5G-A就可以带来明显的效率提升。
以中国联通为例,据联通方面介绍,公司目前已将部分5G-A关键技术应用到物联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场景,可支持端云协同高效推理、车云协同实时计算、柔性产线快速切换等。如湖北联通在湖北孝感汉川电厂完成了电力巡检场景5G-A通感一体化技术的商用验证,实现了园区无人机的精准监测和轨迹跟踪,也实现了厂区内人员巡检定位功能以及对园区低空飞行物的低成本、无盲区、全天候感知。
去年年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中国移动携手无锡海澜集团打造的江苏海澜之家“5G+AI智慧供应链融合质检项目”时,海澜之家智能制造研发部部长陶锋还透露,工厂内的5G专网会将采集的图像数据高速上传至云端,利用高性能服务器进行算法的不断训练和优化,从而实现更高效、准确、无人化的瑕疵布匹识别。目前质检合格率已由原来的95%提升至97%以上,人工成本至少降低300万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