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冠”保利发展再现季度亏损,归母净利润同比暴降299.19%,市场震动! 这家行业龙头虽仍以超2000亿元签约额稳坐销售榜首,但盈利压力已前所未有地凸显。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7.82亿元,利润总额也转负,这是继2023年四季度、2024年四季度后第三次出现单季亏损,反映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下头部企业的普遍困境。
业绩下滑主因:存量项目拖累与结转盈利能力下降
尽管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737.22亿元,签约金额2017.31亿元继续领跑行业,但盈利指标大幅下滑——归母净利润仅19.29亿元,同比下降75.31%。核心问题在于结转项目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我们观察到,保利发展在三、四线城市的未售土储约2000万平方米,其中近60%尚未开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这些存量项目成为去化和盈利改善的主要障碍。
为加速回笼资金,公司采取了“以价换量”策略,在重庆、南京、西安等多个城市项目降价促销。这一策略虽带来96%的高回笼率(前三季度销售回笼1941亿元),但也直接压缩了利润空间。管理层明确表示,部分产成品存在减值风险,全年将根据测试结果计提减值准备,这进一步加剧了利润端的压力。
转型突围:聚焦核心城市拿地,优化土储结构
面对挑战,保利发展正主动调整战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增土地获取成本达603亿元,同比增长45.3%,拿地强度明显提升。尤为关键的是,所有新增土储均位于38个核心城市,其中51%的投资金额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这种“腾笼换鸟”的策略旨在通过高质量土储修复未来的毛利率和结算利润率。
与此同时,公司持续推动不动产经营和服务转型。北京保利时光里等商业综合体的发布,标志着其向城市运营服务商延伸。此外,公司资产负债率降至73.27%,较上年末下降1.08个百分点,财务结构保持稳健,手握超1200亿元货币资金,为其穿越周期提供了充足弹药。
综合来看,保利发展的亏损是行业系统性压力下的阶段性表现。其基本盘依然稳固,央企背景带来的融资优势和战略转型的清晰路径,让市场对其长期前景仍抱有期待。未来盈利能否修复,将取决于市场回暖节奏与高能级城市新项目的结算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