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发展在第三季度交出了一份颇为矛盾的财报。作为行业销售冠军,这家房企前三季度签约金额2017.31亿元,虽然同比减少16.53%,却仍是当前唯一销售突破2000亿元的开发商。但规模优势未能转化为利润,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7.8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99.19%,这是继2023年第四季度、2024年第四季度后,保利发展第三次出现季度亏损。
细究数据,盈利能力的持续下滑早有征兆。Wind数据显示,2021至2024年间,保利发展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5.39%、-33.01%、-34.13%、-58.56%,连续四年下滑且降幅不断扩大。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的273.88亿元跌至2024年的50.0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19.29亿元,同比下降75.31%。
问题的核心在于存量项目。保利发展管理层在9月业绩说明会上坦言,“受行业深度调整影响,当前公司盈利改善面临一定压力”。具体而言,“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公司虽已保持较大强度的增量投资,且增量项目盈利能力较好,但存量项目较多,去库存与盈利改善仍然需要一定周期”。为加速去化,保利发展在重庆、南京、西安等多个城市采取降价销售策略,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虽能缓解库存压力,却不可避免地侵蚀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保利发展正在通过战略调整应对挑战。公司前三季度新增容积率面积2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拿地金额603亿元,同比增长45.3%,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增投资全部位于38个核心城市,其中51%集中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这种聚焦高能级城市的土储优化策略,旨在为未来的销售结构和利润结构改善奠定基础。
国盛证券研报对此持相对乐观态度,认为保利发展作为央企头部企业,经营稳健融资优势显著,且拿地聚焦核心城市,土储质量不断优化,随着拿地毛利率修复,结算利润率有望得到改善。这一判断也得到了机构资金的印证,社保基金在三季度增持保利发展1986万股,持股量达1.24亿股,显示长期资金对公司前景的认可。
然而,短期阵痛仍在持续。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鉴于当前市场情况,公司预判部分产成品存在减值可能性,全年将根据减值测试结果计提减值准备”。这意味着,保利发展在消化存量包袱的过程中,盈利能力仍将承压。
从行业视角观察,保利发展的困境折整个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转型阵痛。当市场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即使是行业龙头也不得不经历痛苦的调整期。保利发展当前的选择——一方面加速处理存量项目,另一方面聚焦核心城市优质土地——体现了一家成熟房企在行业转折点的战略取舍。这种取舍的成效,将决定这家房企巨头能否在行业新周期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