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直股份突然宣布调整募投项目,一口气终止三个、新增三个,还对多个在建项目延期并调整内容——这事刚一披露,就在投资者圈里掀起了讨论。根据公司11月24日发布的公告,中直股份拟终止“无人机研发及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景德镇维修基地建设项目”和“航空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同时新增“某型机供应链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多用途出口型直升机研制项目”以及“大型民用直升机医疗救援构型研制项目”,合计拟使用募集资金近5.87亿元。这些变动还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这波操作背后,其实是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回应。公司在公告中明确提到,近年来行业趋势和集团实际建设进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昌飞集团和哈飞集团的“十五五”规划方向调整,促使公司重新评估原有募投项目的可行性。比如原计划投入2.28亿的无人机项目,截至目前仅使用了964万元,进度不到4.3%,显然推进不力;而航空维修、新型直升机研发等项目虽然继续保留,但普遍延长了建设周期,最晚延至2028年底。相比之下,新项目则更具现实指向性:“某型机供应链”聚焦量产保障,“多用途出口型”瞄准国际市场,“医疗救援构型”则是民用高端场景的延伸——这三个方向,恰好对应了当前军工企业转型的三大关键词:稳交付、拓出口、扩应用。
看到这里,我倒是觉得这次调整并非被动收缩,反而透着几分战略聚焦的味道。过去几年,不少军工类上市公司在募投项目上多少有些“画大饼”的倾向,把无人机、应急救援、智能化生产等热门概念全铺一遍,结果落地效率参差不齐。中直股份这一刀砍下去,果断叫停进展缓慢的项目,把资金腾挪到更紧迫、更贴近主业的任务上,其实是种务实的选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项目中两个都明确指向具体机型或应用场景,说明公司在型号管理与市场需求对接上正在变得更精细化。
当然,我也不是盲目乐观。终止项目带来的技术积累中断风险不能忽视,比如无人机和应急救援实验室前期已有投入,现在转向是否意味着相关布局被弱化?但从资金使用效率角度看,与其勉强维持低效投入,不如集中资源打歼灭战。毕竟,当前直升机产业正处于军品换代加速、民品破局关键期,供应链稳定性和产品差异化才是核心竞争力。
整体来看,这次募投调整更像是中直股份从“规模扩张”向“精准投入”转变的一个信号。如果后续执行到位,有望提升募集资金的实际产出效率。不过最终效果如何,还得看明年股东会能否顺利通过,以及新项目落地后的进展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