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股权投资大军再添猛将!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旗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正式获批开业,注册资本合计达250亿元。这不仅是股份制银行在综合化经营上的关键落子,更标志着AIC扩容进程全面提速,一场由银行系资本主导的“投贷联动”新变局正在加速形成。
AIC扩容提速,股份行全面入场
2025年成为AIC发展的关键年份。继5月兴业银行首家获批后,招商银行与中信银行也于11月23日官宣旗下AIC获准开业。招银金投注册资本150亿元,信银金投为100亿元,均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深圳与广州。至此,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已有三家完成AIC布局,行业格局从五大国有行独占转向“国有+股份”双轮驱动。
这一变化背后是政策持续松绑的结果。自2024年下半年起,监管层多次发文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并明确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设立AIC。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释放信号,推动更多银行参与其中。邮储银行也已获批筹建中邮金投,六大国有行将实现AIC全覆盖。
聚焦科技与产业,打造“股债贷保”闭环
不同于传统不良资产处置定位,本轮新设AIC的战略重心明显向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招银金投将围绕产融协同深化服务实体经济;信银金投则依托中信集团“股权投资联盟”,构建“募投管退”全链条能力,重点投向“专精特新”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AIC可使用表内资金进行股权投资,且投资金额上限已放宽至公司总资产的10%。这意味着银行系资本不仅能通过债转股帮助企业降杠杆,更能以长期耐心资本身份深度参与科创企业发展,形成“债权+股权+保险+投行”的综合金融服务闭环。
湾区成战略高地,生态协同效应显现
此次两家AIC均选址大湾区,凸显区域战略重要性。广州明确提出建立“常态化对接+双向清单”机制,推动政府投资基金与AIC联动,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本地重点项目。而深圳作为招商银行总部所在地,也将成为其产融结合的重要支点。
可以预见,随着更多银行系AIC落地,未来将在产业集群密集区形成资本集聚效应。它们不仅带来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发挥银行在客户识别、风险控制和综合服务方面的优势,提升资本配置效率,真正实现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