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相继宣布升级信用卡外币交易结算方式,将此前采用的“美元中转入账”模式,升级为支持外币直接以人民币形式完成入账,进一步简化结算流程。
招商银行日前在官网发布的公告显示,将对万事达标准信用卡芯片版、万事达白金信用卡、万事达世界信用卡的跨境交易结算币种进行调整。公告称,自2025年10月28日(含)起,指定卡产品的跨境交易结算币种由美元切换至人民币,即指定卡产品的跨境交易从“由万事达卡组织以美元金额提交至我行,我行将美元金额转为人民币”,变更为“直接由万事达卡组织转换为人民币金额提交至我行”。入账币种仍为人民币保持不变。
据介绍,上述切换带来的变化为:指定卡产品的跨境交易将直接由万事达卡组织转换为人民币金额后提交至招商银行,汇率以万事达卡官网公布为准;指定卡产品的境外预借现金(含港、澳、台)手续费的最低、最高收费标准,由“其他线路”变更为“人民币结算线路”。本次切换主要优化跨境交易结算流程及汇率转换机制,持卡人的支付、查账和还款方式均无需改变。
平安银行则针对万事达、Visa、JCB信用卡外币交易的入账币种进行了升级。自9月25日开始,平安银行信用卡支持外币交易以人民币入账,客户的外币交易可以选择以人民币入账或以美元入账。
平安银行公告显示,仅已经持有平安银行万事达、Visa或JCB信用卡的主卡持卡人可操作开通或关闭外币交易人民币入账功能,可通过平安口袋银行App、信用卡客服热线或办卡页面开通或关闭该功能。主卡持卡人未开通该功能时,持卡人的平安银行万事达、Visa及JCB信用卡的外币交易,均以美元入账,记入持卡人信用卡的美元账单,账单中将以美元展示外币交易。主卡持卡人开通该功能后,在外币交易尚未入账时,将以美元展示未入账交易金额及未出账单金额;外币交易入账后,将以人民币展示账单金额及交易金额,在交易详情页面,客户可看到交易地币种金额、人民币入账金额以及美元购汇汇率等信息。
长期以来,持卡人在境外消费非美元币种时,银联信用卡境外消费由当地货币直接转换为人民币入账,万事达、Visa等国际卡组织则需要美元中转入账。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直接入账模式在汇率成本与流程便捷性上占据优势,而美元中转入账因汇率波动和时间差形成“双重不确定性”,容易导致用户实际支付金额超出预期。
近年来,国际卡组织持续聚焦用户体验优化,通过拓展服务场景、升级权益体系增强竞争力,如万事网联对存量卡进行升级迁移。2024年11月,万事网联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事网联”)发布《关于万事达卡品牌存量银行卡升级和迁移的公告》,宣布将协同境内各合作银行开展存量卡(仅限境外使用的万事达卡单品牌银行卡,或“万事达卡+银联”双品牌银行卡)向全新“中国万事达”银行卡等承接产品升级和迁移的相关工作。存量卡到期后,发卡银行将在尊重持卡人选择的基础上换发相应的承接产品;存量卡到期前,发卡银行将主动与持卡人沟通,推荐换发相应的承接产品,持卡人可更早享受承接产品带来的升级的支付便利及相关权益;对于部分仅限境外使用的万事达卡单品牌存量信用卡产品,在换发为全新“中国万事达”银行卡产品前,持卡人可通过主动确认的方式开通境内交易功能。
据了解,万事网联于2024年5月9日正式开业,是在中国境内运营万事达卡品牌银行卡业务的主体机构,授权合作银行发行境内外通用的全新“中国万事达”银行卡产品,并协同合作机构持续拓展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受理网络。
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直接入账模式简化了跨境支付流程,降低了汇率风险,为频繁境外消费的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对于卡组织而言,通过优化用户体验,有望吸引更多消费者,提升其在中国支付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