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能刚刚交出了一份令人眼前一亮的三季度成绩单——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22亿元,同比增长62.89%,利润总额更是大涨66.14%至5.96亿元。这份高增长的业绩答卷,叠加公司在数智化转型和区域布局上的明确战略,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引发了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在说明会上,总经理陆林海透露,公司营收达14.00亿元,同比增长5.99%,虽然收入增速相对稳健,但盈利能力显著提升。这背后反映出的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经营质量的实质性改善。管理层在回应提问时多次强调“提质增效”“成本控制”“优化债务结构”等关键词,显示出公司在复杂外部环境下,正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运营转变。尤其是在电力市场交易策略上加强研判与灵活性,直接提升了项目的收益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新能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也逐渐显现成效。公司正在推进“近海风电+陆上风光电”运维一体化智能平台建设,推动运维模式向“集中化、智能化”升级。多个无人检测系统已投入运行,并结合AI故障分析技术加快数智化落地。这种以科技赋能安全生产的做法,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更提高了设备可用率和发电效率,为长期稳定回报打下基础。
我怎么看这家公司?
说实话,当我看到净利润增幅远超营收增长时,第一反应是:有没有一次性收益?但结合其说明会内容和运营策略来看,这次盈利跃升并非偶然。我认为,浙江新能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资源获取”转向“运营管理”。它没有盲目冲规模、铺省外项目,而是选择深耕省内、审慎拓展,同时强化内部管理与融资结构优化,这种克制反而体现出成熟企业的定力。
更让我看好它的,是那套正在成型的数智化运维体系。在新能源行业整体进入平价上网、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谁能把度电成本压得更低、运维效率提得更高,谁就能活得更好。浙江新能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在扎实推进。
当然,短期股价表现并不算强势,最新报7.82元,小幅下跌,主力资金略有流出。但这或许正是市场尚未完全定价其业绩拐点的窗口期。比起追逐热点的炒作,我更愿意关注这样一家脚踏实地、把基本面做实的企业。
在一个越来越看重持续创造价值能力的时代,浙江新能的表现,值得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