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股市场迎来重要变化——三一重工(HK06031)与剑桥科技(HK06166)正式被调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自11月24日起生效。这一调整由深交所公告确认,依据是两家公司在港交所的价格稳定期已结束,且其A股上市已满10个交易日,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消息发布后,港股市场整体反应积极,恒生指数早盘上涨超0.9%,恒生科技指数也上扬逾1%。其中,剑桥科技一度涨超7%,三一重工小幅走高。
此次纳入港股通,意味着内地投资者可通过沪深港通机制直接买卖这两只股票,将显著提升其流动性与市场关注度。尤其对于刚登陆港股不久的企业而言,这是增强投资者基础、扩大交易活跃度的关键一步。事实上,剑桥科技在2025年前三季度已展现出强劲的基本面:营收达33.6亿元,同比增长21.58%;归母净利润约2.5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0.88%。增长主要来自高速光模块和电信宽带接入两大核心业务,正契合当前全球对AI算力基础设施的旺盛需求。
而三一重工作为中国工程机械龙头,H股虽是新面孔,但其在全球化布局、智能制造升级方面的长期投入早已被市场熟知。此次纳入港股通,不仅是对其企业资质的认可,也为南向资金提供了一个参与中国高端制造出海进程的优质标的。
看到这一幕,我其实并不意外。在我关注港股市场的这段时间里,一个清晰的趋势正在浮现:那些具备真实盈利能力、技术壁垒和全球化潜力的制造业公司,正逐步获得资本市场的重新定价。剑桥科技的业绩爆发不是偶然,它背后是中国在光通信领域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跃迁;而三一重工的持续进化,也打破了外界对中国传统制造“低端过剩”的刻板印象。
更让我感到乐观的是,这轮港股的回暖并非单纯依赖流动性驱动,而是开始有了基本面支撑的迹象。华泰证券指出,尽管情绪指标仍在偏悲观区间,但风险回报比已趋于平衡,正进入“布局区”。中信证券也认为,A股与港股可能走向“急跌慢涨”的新格局,当前正是为2026年布局的窗口期。
在我看来,这次两只公司的入选,更像是一个信号——资本市场正在用脚投票,选择那些真正能把技术、管理和出海能力结合好的中国企业。它们不再是概念炒作的对象,而是可以拿得住、看得远的资产。当“制造强国”“科技强国”不再只是政策口号,而体现在一家家公司的财报和订单中时,我觉得,这才是港股最值得期待的反转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