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国际(02099.HK)刚刚交出了一份堪称“史上最强”的季度成绩单——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1亿美元,再度刷新单季盈利纪录。这一数据不仅超出市场普遍预期,也引发了资本市场高度关注。中信证券随即发布研报,将其目标价上调至18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这份亮眼业绩的背后,是铜金价格上行、产品计价系数优化以及持续降本增效的共同作用。根据测算,公司旗下甲玛和长山壕两大矿区的单位利润环比分别增长了20%和7%,显示出强劲的内生增长动力。
再创佳绩背后:资源与成本的双重优势
从基本面来看,中国黄金国际的优异表现并非偶然。近年来,全球黄金和铜价整体保持强势,尤其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预期增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贵金属作为避险资产的需求持续旺盛。与此同时,公司自身也在不断优化运营效率,尤其是在甲玛矿的采选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值得注意的是,其销售计价系数的提升,意味着产品溢价能力增强,反映出市场对公司品质和品牌认可度的提高。这些因素叠加,使得公司在 commodity 周期上行阶段能够充分释放利润弹性。
我眼中的中国黄金国际:被低估的成长型矿业白马
说实话,过去我对这类港股资源股一直抱有谨慎态度,毕竟周期性强、估值波动大,容易受制于外部价格波动。但中国黄金国际最近几年的表现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它的定位——它不再只是一个被动跟随金价起伏的传统矿业公司,而是逐步展现出成长性+盈利能力双驱动的新特征。
首先,它的资产质量扎实。甲玛矿作为核心项目,资源储量丰富,且仍有勘探潜力;长山壕则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支撑。其次,管理层在成本管控和运营效率上的执行力令人印象深刻。在行业普遍面临人力与能源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还能实现单位利润环比两位数增长,实属不易。
更重要的是,中信证券此次上调目标价,并非单纯基于短期价格红利,而是强调“业绩不断超预期”与“估值修复”的双重逻辑。这意味着市场正在逐步接受这家公司从“周期股”向“价值成长股”的转变。如果未来两年归母净利润真能达到预计的4.96亿(2025)、7.59亿(2026)和8.91亿美元(2027),那么当前估值确实存在重估空间。
当然,我也清楚风险点仍在:金价和铜价能否维持高位仍是关键变量,而海外政策环境、汇率波动也不容忽视。但从目前趋势看,新兴市场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东南亚国家加强黄金产业链布局,都说明黄金的战略属性正在强化——这为长期需求提供了底层支撑。
说到底,中国黄金国际或许还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但它正以稳健的步伐,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上升通道。对于投资者而言,与其追逐短期热点,不如多看看这种“闷声发财”的真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