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九条”落地一年有余,证券行业正加速回归投行本源,经历着围绕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的深刻转型。
在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券商如何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服务科技企业迎来了怎样的生态变化?中信证券首席股权投资官高愈湘近日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阐述证券行业从“通道中介”走向“价值共创”的图景。
“新‘国九条’的实施,推动的不仅是资本供给的量变,更是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范式革命——证券行业正从短期博弈转向长期价值共创,最终实现资本市场政治性、人民性与科技强国战略的深度融合。”高愈湘从五个维度阐释了证券行业在服务科技创新企业方面呈现出的变化趋势。
在政策导向维度,科技金融的战略定位显著强化。高愈湘表示,新“国九条”明确资本市场需要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将支持科技创新作为行业的核心使命。中国证监会通过“1+N”制度体系引导资源向科技领域倾斜,要求券商从通道中介转向价值发现的角色,已经起到了实质的效果。“例如,科创板IPO的申报中,监管部门对于科创属性的论证深度和对产业链验证的要求明显提高,推动证券公司的业务团队构建起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研判能力。”高愈湘举例称。
在能力建设维度,出现了投资与投行的“双轮驱动”现象。高愈湘解释称:一方面,在投资端,证券公司围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目标,依托研究部门、投行部门的支持,以及渠道和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科技企业从孵化到上市的赋能闭环;另一方面,在投行端,券商正在经历从重“保荐数量”到重“资产定价”和“长期陪跑”的转变。以中信证券为例,高愈湘表示,其投行部门行业组的架构正不断向更精细的产业链维度深化,项目挖掘和尽职调查的精准度显著提升,反映出执业理念从“数量竞争”转向“质量突围”。
从监管驱动维度看,当前合规风控、长期激励和重点扶持三大导向正在重塑证券行业支持科技创新的逻辑。高愈湘表示:首先,新“国九条”发布以来,“严监严管”氛围逐步形成,合规风控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其次,科创板与创业板的保荐机构跟投机制也在逐渐引导券商的行为规范,甚至有的券商已经着手调整其投资团队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周期,设置团队跟投制度或更为丰富的KPI考核指标,这些举措均意在实现券商与发行人的长期利益绑定;最后,“科技十六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先后出台,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硬科技企业发行上市建立“绿色通道”,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之间的正向循环。
在行业整合维度,市场生态也在政策引导下重构,形成差异化服务能力。高愈湘介绍:当前,既有头部券商致力于构建全市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覆盖从境内到境外,从创业投资到IPO、并购的全过程;也有精品投行凭借行业专注度,在半导体等硬科技领域的细分赛道中占据重要份额。
在未来趋势维度,证券行业正从单一融资服务升级为创新生态共建。高愈湘分享了中信证券的前沿实践——通过旗下中信金石投资管理的中信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母基金,提前介入科研转化阶段,为之江实验室的成果转化提供孵化动能。同时,REITs、科创债券、科创票据等创新金融工具持续涌现,例如2025年中信证券发行全行业首批20亿元科创债券,进一步深化了对科创企业的全方位金融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券商不再单打独斗。越来越多的证券公司联合地方政府、PE/VC共同设立区域科创基金,在“政策—资本—产业”之间编织出紧密的协作网络。
在高愈湘看来,证券行业服务科技创新的逻辑已发生深刻改变,一个更开放、更协同、更注重长期价值的资本市场新生态正在形成,将更加有力地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