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原科技正式启程IPO!11月2日,中国证监会官网披露信息显示,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启动上市辅导,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这家深耕AI芯片领域的“硬科技”独角兽,终于迈出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
此次并非燧原科技首次筹备上市。此前公司曾由其他券商进行辅导,而本次更换为中信证券作为辅导机构,据公司方面表示,是基于当前资本市场环境变化及自身战略发展需要作出的调整。备案文件同时披露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结构:赵立东(ZHAO LIDONG)与张亚林为共同实际控制人,二人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合计控制公司28.14%的表决权,且公司目前无单一控股股东。这一治理结构在科技企业中较为常见,也反映出核心团队对公司发展的主导作用。
真正的“国产算力之光”?
我一直在关注燧原科技的发展路径,它和很多讲故事的AI公司不一样——这家公司是实打实把产品做出来、卖出去、用起来的极少数代表。它的核心产品线覆盖智能加速卡、大模型一体机、高密度服务器到智算集群,已经形成完整闭环。尤其是2024年下半年量产的“燧原S60”,不仅实现规模化出货,还落地超300个应用场景,涵盖大语言模型、推荐系统等主流方向,在国产AI加速卡中稳居第一梯队。
更让我感到振奋的是他们在全国范围内的智算布局。从甘肃庆阳建成国内首个万卡级推理集群,到无锡、宜昌、成都、天津等地陆续落子,燧原正在构建一张自主可控的AI算力网络。这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对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有力支撑。
资本背书强大,市场空间广阔
背后的投资阵容堪称豪华:国家大基金、腾讯、红点中国、真格基金、中金资本、春华资本、美图公司……这些名字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们投的不是概念,而是看得见的技术迭代能力和商业化前景。
根据德勤预测,2025年全球新一代AI芯片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美元,2027年有望达到4000亿美元。在这个高速增长的赛道里,燧原科技凭借训推一体架构和原生支持FP8低精度计算的新一代芯片“燧原L600”,已经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技术底座。
说实话,我不敢说它一定能成为中国的“英伟达”,但我相信,只要坚持走自主创新这条路,不被短期资本裹挟,燧原有机会成为中国AI基础设施真正的支柱型企业。这一次选择科创板,恰逢其时——这里正在成为“硬科技”企业的主阵地。如果顺利上市,融资将助力其进一步扩大产能、深化生态合作,甚至加速海外拓展。
现在的问题不是它能不能上,而是市场准备好迎接一个真正有技术含量的AI芯片企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