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5月26日电(记者杨溢仁)继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后,各市场参与主体迅速响应,积极贯彻“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政策导向,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桥梁”,正加速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旨在进一步提升证券公司服务科创企业的融资能力。
业内人士判断,科技型企业创新需要周期长、成本优的资金工具支持,拓宽科创债发行主体,有助于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券商机构加速入场
支持科创债发行新规发布后,作为首批参与的证券公司,包括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证券、平安证券、银河证券、国联民生证券、华福证券等多家公司即在上交所发布了科创债发行公告,涉及规模合计超160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5月7日至9日,共60家筹资主体公告发行科创债,数量合计68只,发行上限合计达1196.05亿元。其中,金融科创债贡献了主要增量,首批公告的金融债共计23只,涉及18家发行人,包含国开行、5家商业银行和12家证券公司,计划发行额合计不超过927亿元,占到当周公告科创债的78%。
可以看到,5月14日,东吴证券在上交所簿记发行了12亿元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成了全国首批发行科创债的证券公司之一。当期债券期限2年,票面利率为1.74%,创公司同期限债券历史新低,募集资金将提升东吴证券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助力更多科创企业获得长期稳定资金。
无独有偶,作为科技创新债券的首批试点券商,国联民生证券于5月15日在上交所成功簿记2025年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第一期),涉及规模5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为1.89%,全场认购倍数超5倍,获得了投资者的广泛参与,充分彰显了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及公司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业内专家指出,发行科创债券将成为券商利用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一方面,这将为券商提供新的融资途径,有助于其筹集资金支持科创领域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助力券商加速打造产业投行和科技投行,完成前瞻布局。后续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构建与进一步完善,预计券商发行科创债的规模会明显放量。
支持科创“马力全开”
值得一提的是,在获准独立发行科创债之前,各券商机构早已开始为科技型创新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债券发行承销服务,旨在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我们希望争当‘科创金融’的排头兵,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资本、科技和产业的高水平循环。” 国泰海通证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实际上,自2021年科创债试点以来,国泰海通证券已共计承销各类科创债580只,金额合计1981.46亿元,排名行业第三,市占率达14.54%。”
举例而言,2025年4月,国泰海通证券承销了全国首单用于三大先导产业、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当期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中,有30.60亿元直接用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占比超募集资金总额的50%。无疑,这一布局紧密契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有助于上海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加速新质生产力培育,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高地。
再比如,2023年11月,国泰海通证券承销了国内首单“碳中和+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三贴标债券——该债券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减排和乡村振兴,募投项目主要位于我国近年成功脱贫“摘帽”的多个贫困县及核心经济圈以外,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乡镇地区。项目主要通过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电站,推动新能源产业与乡村振兴进一步融合,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对我国乡村全面振兴、绿色能源转型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面向市场对科技创新融资的高度需求,我们也在政策响应和业务创新上持续发力,凭借突出的承销规模、战略布局和行业影响力,成了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中信建投证券的相关负责人亦告诉记者,“2024年度,公司承销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金额达898.63亿元,在公司当年债券业务承销总金额中占比超过5%。此外,2024年以来,公司已累计承销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超千亿元。”
多措并举完善服务
毫无疑问,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科技金融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站在券商机构的角度,除了发行、承销科创债,下一步,如何更好地服务科创企业?如何助力相关企业提升投融资效率?怎样促进科技、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
中信证券的相关业务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三方面建议:
首先,要健全服务机制,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完善的服务机制是做好科技金融工作的基础。”上述业务负责人称,“中信证券建立了从项目储备、企业辅导到发行承销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债券承销业务运作模式。举例而言,对于科技创新债券的储备企业,中信证券组建了新经济专业服务团队,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财务规范管理到融资方案设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指导。通过定期举办资本市场培训、政策解读等活动,帮助企业熟悉债券融资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其次,要整合专业资源,提升服务能力。券商应高度重视资源投入,通过整合专业力量,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高质量债券承销服务。
例如,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可组建由投资银行、固定收益、行业研究等专业人员组成的服务团队。团队成员需具备丰富的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科技创新领域专业知识,能够深入理解企业需求,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同时,通过持续的专业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团队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再比如,在研究支持方面,券商应发挥行业领先的研究优势,对科技创新领域进行深度研究。此外,可通过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帮助企业把握市场机遇,明确发展方向。
最后,积极实践探索,精准滴灌多元市场主体。在各类项目执行过程中,券商需注重与企业的深入沟通,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个性化融资方案;通过专业的市场分析和精准的投资者定位,确保债券发行取得良好效果;注重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企业信息,维护良好的市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