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央企专业化整合全面提速。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以“现场+视频”形式组织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推进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总结前期整合成效,部署新阶段任务,8组17家单位分两批完成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据悉,此次签约项目覆盖新材料、人工智能、邮轮运营、检验检测、航空物流等多个关键领域,参与主体涵盖中央企业、民营企业、国家级投资基金等多元市场主体,标志着我国央企专业化整合进入规模化推进、深层次融合的新阶段,为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注入强劲动力。
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会上表示,现阶段开展专业化整合工作,是要在服务国家战略、补链强链、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合的主动性、系统性、针对性,将专业化整合打造成培育核心优势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未来,央企要多用、善用资本市场。用好并购这一整合方式,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能力。
多元主体携手签约,关键领域布局再深化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专业化整合通过资产重组、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战略联盟等多元方式,打破企业边界壁垒,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实现“攥指成拳”的聚合效应。
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17家参与单位携手达成8组重点合作项目,既有央企间的强强联合,也有央企与民企、地方国企的优势互补,呈现出主体多元、领域聚焦、模式创新的鲜明特点。这些项目既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又着力优化传统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彰显了专业化整合服务国家战略的核心导向。
新材料领域,中国石化与东方电气集团、内蒙古乌审旗联手打造碳纤维“产业合作+资本运作”项目,将整合三方在原材料供应、技术研发、产能布局等方面的优势,打通碳纤维从生产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作为高端制造业的关键材料,碳纤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装备等领域,此次整合有望突破我国在高端碳纤维生产方面的瓶颈制约,降低对进口产品的依赖,为相关战略性产业发展提供材料保障。
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同样引人注目。中国一汽与卓驭科技达成智能驾驶领域专业化整合项目,双方将聚焦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车载系统集成等核心环节,整合研发团队、技术专利和应用场景资源,加快智能驾驶技术的产业化落地。随着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智能驾驶已成为核心竞争赛道,此次整合将助力中国一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构建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端化升级。
邮轮运营相关领域,中国旅游集团牵头组建央企邮轮运营平台公司,整合后船队规模将位居亚洲第一。邮轮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产业带动比例系数高达1∶10至1∶14,即每产生1元收入就能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产生10元—14元的经济效益。
中国旅游集团华夏邮轮公司总经理黎明表示,此次整合将整合国内优质邮轮资源,提升航线设计、运营服务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助力我国邮轮市场全面复苏。据麦肯锡预测,经过2024—2025年的市场培育,2026年起中国有望迎来邮轮发展“黄金十年”,203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350万人次,成为全球最大或第二大邮轮市场。
基础设施与现代服务业领域,多个整合项目同步落地。南航集团与招商局集团携手推进航空物流领域专业化整合,将整合双方在航空运力、仓储设施、航线网络等方面的资源,打造“空运+仓储+配送”一体化物流服务体系,提升航空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中铝集团与鞍钢集团则聚焦产业互联网与数智供应链领域开展合作,通过搭建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调度、产品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化协同,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此外,中国一汽与中国五矿达成电池关键材料领域产业链共链项目,将强化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国资委数据显示,自去年以来,中央企业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已累计开展专业化整合项目千余个,有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新组建、设立了中国星网等9家中央企业。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指出,“十五五”期间,央企在国家战略安全、核心技术、矿产资源、应急、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将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有望在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
五项原则领航方向,资本市场成关键抓手
会上,国资委明确了当前阶段推进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的五个“坚持”要求,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这五项要求包括:坚持主动谋划、加强集团战略引领;坚持防范“内卷”、优化行业资源配置;坚持提升本领、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能力;坚持融合为本、打造一体化竞争优势;坚持协同推进、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李镇在会上强调,新阶段央企专业化整合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在服务国家战略、补链强链、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合的主动性、系统性、针对性,将专业化整合打造成培育核心优势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多用、善用资本市场”成为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能力的关键举措,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李镇明确提出,在央企集团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业务中,属于非主业但具备成长潜力的,可探索注入其他主业央企集团所属上市平台,实现央企间互利共赢。根据部署,下一步央企要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能力,用好并购这一整合方式,深入研究企业定位和需求,明确不同整合方向,设计好相应整合模式和路径。
“这为国资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既放宽了非主业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约束,又为主业企业快速切入新领域提供了通道,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最大化。”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表示。
事实上,资本市场已成为央企专业化整合的重要舞台。近年来,多家央企通过上市公司平台完成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实现了业务协同和价值提升。此次国资委进一步明确资本市场的作用,将推动央企整合更加市场化、规范化,也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
浙商证券预计,到2026年,央企整合将带动相关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超30%,其中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领域受益最为显著。此外,央企在航空物流、检验检测等领域的效率提升将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预计未来三年相关行业利润复合增长率达15%以上。央企整合将在关键领域显著提升竞争力,带动行业繁荣。中字头板块作为整合的直接受益者,有望迎来估值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