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一场看似低调却极具战略意义的合作悄然落地:科莱恩宣布与上海赛科签署为期十年的协议,为其提供CLARITY旗舰版数字化服务。这不仅是科莱恩首次将该平台引入乙烯行业,更标志着石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正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
根据公告,上海赛科将采用这一人工智能驱动的催化剂性能监控系统,应用于其位于上海金山区、年产90万吨乙烯的大型装置。CLARITY旗舰版并非简单的数据看板,而是一整套深度融合了AI算法与工艺知识的技术组合——包括碳二后加氢监控、虚拟氢气分析仪、波动预测系统、工况模拟器和高级告警机制等工具。它能实现对催化剂运行状态的全天候监测,并在异常发生前给出预警和优化建议,帮助工厂提升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CLARITY旗舰版仅面向氨、甲醇和制氢领域的客户开放。此次拓展至乙烯行业,说明科莱恩对其技术通用性和适应性的信心正在增强。而选择上海赛科作为首个乙烯领域合作伙伴,也颇具深意。这家由中国石化与英力士合资成立的企业,年化工品产能达420万吨,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化基地之一。它的生产效率和运营稳定性,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高端石化工业的水平。
我一直在关注化工行业的数字化进程,说实话,过去很多所谓的“智能工厂”项目往往停留在可视化层面,真正能深入到核心反应单元、影响催化剂寿命和选择性的系统并不多见。但CLARITY这类平台不一样,它直接切入了乙烯裂解这个高能耗、高复杂度的关键环节。在我看来,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服务采购,而是赛科对未来十年竞争力的一次押注——通过数据驱动的精细管理,把每一分原料、每一单位能量的利用都做到极致。
更有意思的是科莱恩方面的表态。其乙烯业务全球副总裁穆捷明确提到,这次合作是其在中国市场“数字化服务版图”的重要一步。结合他们近年来不断强化Navigance这一数字化子品牌的动作来看,科莱恩显然不只是想卖催化剂,更希望成为石化企业的长期技术伙伴。这种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在全球特种化工巨头中已是大势所趋。
当然,挑战也不小。如此长期的合作能否持续兑现价值,取决于数据积累的质量、模型迭代的速度,以及双方团队的协同深度。但我相信,只要这条路走通了,未来会有更多石化企业跟进。毕竟,在成本压力和低碳要求双重夹击下,谁先掌握“用数据炼化”的能力,谁就能在下一轮周期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