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钢铁行业仍处于下行周期,但作为区域龙头,山东钢铁(600022.SH,股价1.57元,市值167.97亿元)在今年前三季度有了复苏迹象。
10月9日盘后,山东钢铁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经初步测算,公司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40亿元,与上年同期亏损14.51亿元相比,成功扭亏为盈。
业绩预告揭示了其盈利能力持续向好的秘诀:公司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吨钢降本超过60元,购销差价同比提升超200元/吨。
从“亏14.5亿元”到“赚1.4亿元”
根据山东钢铁披露的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财务状况实现了全面改善,与去年同期形成了鲜明对比。
公告显示,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持续向好,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实现利润总额6.32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利约21.96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利约15.91亿元”。
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山东钢铁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同样大幅增强。“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38亿元左右,比上年同期增利约16.13亿元”。
体现在每股收益上,这一巨大的反差更为直观。山东钢铁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每股收益约为0.0131元,而上年同期为-0.1361元 。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一积极的业绩趋势在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已初露端倪。
山东钢铁半年报显示,尽管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8.06亿元,同比下降18.60%,但通过提升经营质量,毛利率达到6.02%,较上年同期增加了4.15个百分点。最终,公司在上半年实现了1252.58万元的归母净利润。
“算账经营”驱动吨钢成本锐减
在钢铁行业“供强需弱格局尚未完全改变”的严峻背景下,山东钢铁能够实现业绩的逆势反转,其核心在于“变革求生”战略的有效落地,以及与中国宝武协同效应的持续深化。
在业绩预告中,山东钢铁将业绩提升的原因归结为:“突出价值创造,深化变革求生,抓两头控中间,提效率、降成本、抓协同,生产运行稳中提质;深化算账经营,抓实三级成本管控,吨钢降本达到60元以上;持续强化产品经营,创新经营体运行机制,产销研高效协同,购销两端持续发力,购销差价较去年提升200元/吨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降本”是此次业绩提升的头号功臣。
山东钢铁在半年报表示,通过“抓实三级成本管控”,公司上半年的可比成本已较去年同期降低了65.90元/吨。其中,作为与宝武协同融合的典范,仅山钢日照公司在2024年就通过采购协同、资源共享等措施,累计降本增效超过2亿元。
这种极致的成本管控能力,为山东钢铁在市场寒冬中赢得了宝贵的利润空间。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在连续亏损19个月的莱芜基地(钢城基地),通过推行“内强管理、外抓购销”精准策略,优化生产组织,建立动态成本管控体系,于2025年5月实现20个月以来首次盈利,并在6月延续盈利势头。
在“节流”的同时,山东钢铁在“开源”端也下足了功夫。这里的“开源”并非简单的产品提价,而是在购销两端发力,实现了利差的大幅拓宽。
根据半年报数据,今年上半年,济南钢城基地购销差价较去年升高282元/吨,日照基地购销差价较去年升高212元/吨,均超过了三季度业绩预告中提到的“提升200元/吨以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