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30日电(记者杜燕飞)“当前,钢铁行业‘稳’的态势在持续,‘新’的动能在成长,‘绿’的特征在扩展,但也面临供给强于需求、钢价震荡下行等情况,持续推动行业运行向稳向好仍需付出努力。”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29日在中钢协一季度信息发布会上说。
生态环境部近期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三大行业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
“钢铁行业进入并参与碳市场,既是钢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必选项,也是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必答题。”姜维表示,要以进入碳市场为契机,加快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在超低排放改造和能效提升方面,按照既定目标推进改造评估监测公示,落实差异化政策,搭建平台助力企业节能降碳。
中钢协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共有189家钢铁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41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47家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产能约1.69亿吨。
“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极致能效工程等推动我国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清洁钢铁生产体系,提升钢铁企业环境绩效。”姜维介绍,一季度,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累计吨钢综合能耗543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0.52%;吨钢可比能耗480千克标煤/吨,同比下降2.1%;吨钢取水量同比下降0.90%;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0.07%、10.84%、14.82%;吨钢二氧化硫、吨钢颗粒物、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1.68%、3.27%、12.78%。
“建议国家对能效水平高、碳排放强度低的钢铁企业,在产量分配、绿色金融、产品出口、差别电价等方面给予支持。”姜维说。
钢铁行业在推动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姜维介绍,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积极适应需求变化,钢铁生产总体保持稳定,重点统计企业利润增长,资产状况总体好转。
数据显示,全国粗钢产量达2.59亿吨,同比增长0.6%;生铁产量为2.16亿吨,同比增长0.8%;钢材产量3.59亿吨,同比增长6.1%,全国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2.3亿吨,同比下降1.2%。
钢材进出口方面,数据显示,当季钢材累计出口2743万吨,同比增长6.3%,出口均价706美元/吨,出口总额194亿美元;累计进口钢材155万吨,同比下降11.3% ,折合粗钢净出口2903万吨,同比增长17.9%。
价格与成本方面,数据显示,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95.59点,同比下降13.66%。同时,主要原燃料采购成本均下降,进口铁矿石均价99.1 美元/吨,同比下降21.3%,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进口粉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9.26%。
一季度,企业经营状况有所改善,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累计营业收入为14360亿元,同比下降6.61%;营业成本为13505亿元,同比下降7.73%;利润总额215.83亿元,同比增长1.0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