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巨头们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AI军备竞赛,而当他们手握巨额资金冲向AI基础设施时,突然发现唯一的瓶颈不再是技术,而是电力。
OpenAI、甲骨文与Related Digital刚刚宣布在密歇根州萨琳镇共同建设超过1吉瓦的数据中心园区,这只是OpenAI4.5吉瓦“Stargate”计划的一部分。
而这庞大的数字背后,意味着AI产业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据APEC商业咨询委员会最新报告,到2030年,数据中心的电力消耗可能翻两番,其中AI是主要推手。高盛研报更是指出,一个250MW的AI数据中心总成本高达120亿美元。
01 AI的能源胃口:一场电力消费革命
AI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场电力消费革命。OpenAI宣布的1.4万亿美元(9.8万亿人民币)AI基础设施计划,目标直指30吉瓦的计算容量,足以供电约2250万户美国家庭。
这一数字令人咋舌——它相当于美国总发电容量的四分之一。
OpenAI与甲骨文规划的“Stargate”项目已从最初的4.5吉瓦扩展到8吉瓦,总投资超过4500亿美元,时间跨度仅为三年。
这一规模的AI基础设施投入几乎占到了汇丰预测的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总额2万亿美元的近一半。
APEC报告指出,全球五分之一的数据中心已面临电力短缺或电网连接延迟的风险。ABAC报告主席Jan De Silva警告:“虽然数据中心可以在几个月内建成,但支持它们的能源基础设施需要数年才能扩展。”
02 产业链真相:硬件巨头的盛宴与隐忧
在这场AI盛宴中,硬件供应商率先受益。工业富联市值突破1.6万亿元,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2.04%。
工业富联的AI服务器业务增长惊人——其云服务商GPU AI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过5倍,800G交换机营收同比增长更是超过27倍。
然而,“组装厂”模式的阴影依然笼罩着工业富联。其三季报显示,毛利率仅为6.76%,与英伟达72.4%的毛利率形成鲜明对比。
更令人担忧的是,工业富联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为-41.40亿元,存货余额却高达1646.64亿元,较年初增加近800亿元。
这种“高备货、高周转、低毛利”的模式,凸显了其在产业链中的尴尬地位。
03 能源版图:上海电力的千亿级蜕变
当AI遭遇电力瓶颈,能源企业成为背后不可或缺的力量。上海电力正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国家电投集团已将其明确为国际化绿电平台,并在今年7月底注册成立“电投国际”。
重组的实质进展令人瞩目。国家电投已将分散在47个国家的海外资产统一归集至电投国际管理,而上海电力内部也取消了国际部,16个部门设置与电投国际完全一致。
这意味着上海电力正为大规模资产注入做最后准备。
本次重组的核心是国家电投约9500万千瓦的海外优质资产将注入上海电力。这些资产盈利能力强——土耳其胡努特鲁电厂2025年一季度利润增长55%,日本项目毛利率高达54.93%。
若这些项目顺利注入,上海电力的海外利润占比可从当前的33%提升至90%,从区域性电力企业升级为全球化的绿电巨头。
04 估值重构:从周期到成长,从国内到全球
市场分析认为,重组后上海电力市值有望从当前的850多亿元向2000-3000亿元迈进。这一预期基于业绩提升和估值体系切换的双重逻辑。
当前上海电力市值约850亿元,若重组完成,短期净利润有望直接跃升至百亿级,长期更可能突破400亿元。
参考国内同类绿电企业15-20倍PE估值,千亿市值只是起点。
上海电力此次转型超越了普通资产重组,更与国家“电力人民币”战略紧密相连。其土耳其项目已实现30%电费人民币结算,希腊项目也在探索碳凭证兑换数字人民币。
这意味着上海电力未来不仅是能源提供商,更可能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者。
05 AI泡沫争议:过度投资与必要布局
OpenAI的巨额投资引发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Sam Altman对此坦言:“人们感到担忧,我完全理解。我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反应。”
OpenAI的财务状况也确实令人咋舌——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43亿美元,现金烧掉25亿美元,预计年亏损将达到85亿美元。
公司预计要到2029年达到1250亿美元年收入时才能实现现金流为正。
质疑者认为,AI体系存在一种“循环融资模式”:OpenAI承诺向依赖英伟达、甲骨文、软银等合作伙伴的项目投入数千亿美元;
而这些公司同时又对同一批项目进行投资,随后再通过芯片销售和数据中心租赁收回资金。
然而,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持不同观点:“整个生态系统正携手合作,以应对计算需求的历史性激增。”
06 未来路径:可持续AI基础设施的挑战
解决AI的能源需求已成为全球性难题。高盛报告指出,60%的新增电力需求将由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满足。
美国正推动2050年核电容量增长两倍至400吉瓦,微软等企业已通过长期协议重振旧核电厂。
“表后供电”(自建微电网直连电厂)成为绕过电网瓶颈的选择。AI本身也被视为解决方案——一些专家认为,AI可通过发现传统科学难以捕捉的效率突破点,大幅改善能效。
APEC报告呼吁政策制定者与私营部门合作,加速开发可持续数字基础设施,确保各经济体为可持续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
全球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OpenAI、谷歌、微软等公司每年投入数百亿美元,而他们共同面对的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按照当前发展速度,到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将是现在的四倍。
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内,谁掌握了清洁能源,谁就掌握了AI发展的命脉。
上海电力背靠国家电投,拥有9500万千瓦的海外清洁能源资产,这不仅是一家公司的蜕变,更代表着中国在全球AI能源竞赛中的战略布局。
当西方科技巨头为电力短缺而苦恼时,中国已开始通过“电力人民币”战略,将能源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的制高点。
重点关注Q4电投国际资产整合进展。
注:所有分享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决策需谨慎,投资者应独立判断并承担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