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股份最新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到32.97亿元,创下近两年新高。这一数据背后,折钢铁行业在供需再平衡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
从财报数据看,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24.3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4.29%,但归母净利润却逆势增长35.32%至79.59亿元。单季度表现更为亮眼,第三季度营收810.64亿元,同比增长1.83%,归母净利润30.8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0.31%。这种营收微增而利润大幅提升的现象,主要源于购销差价的扩大。根据公司说明,钢材价格跌幅小于原料价格跌幅,使得盈利空间得到改善。
销量方面,第三季度商品坯材销量1395.5万吨,同比增长7.43%,环比增长6.71%,显示市场需求正在逐步回暖。不过,价格端仍面临压力,板带材平均售价环比下降2.27%至4029元/吨,管材平均售价环比下降1.73%至6602元/吨。这种量增价跌的组合,反映出当前钢铁市场的复杂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产品结构的持续优化。前三季度“2+2+N”产品销量达到2568.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3.9%。吉帕钢1470DP-EG顺利下线,实现电镀锌双相钢全球最高强度,这表明公司在高端产品领域的竞争力正在强化。出口业务方面,1-3季度出口接单516.9万吨,同比增长10.9%,且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高端产品出口增长较大。
从行业层面观察,今年以来在反内卷政策引导下,钢铁行业供给端收缩明显,叠加原料成本下行,为龙头企业盈利改善创造了条件。中钢协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重点钢企利润增长1.9倍,行业有望实现三年来最佳效益。这种行业性的盈利修复,在宝钢股份的财报中得到了印证。
海外布局方面,公司正在积极关注东南亚、中亚、中东及北非等地的投资机会。虽然沙特250万吨产能项目的具体时间表尚未确定,但公司在国际化战略上的持续推进值得关注。随着全球贸易格局变化,在海外建立区域性产线可能成为必然趋势。
从资金面看,宝钢股份近期获得多家公募基金增持,包括凯石元鑫、富国红利质选、工银聚福等产品均将其列入重仓股。同时,社保基金也持有约1.17亿股,显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长期价值认可。
当前钢铁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智能制造和绿色低碳成为发展方向,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近零碳产线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另一方面,产品高端化和出海国际化构成未来增长的双重驱动。公司在这些领域的先行布局,为其在行业变革中保持领先地位奠定了基础。
光大证券维持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06.42、120.50、138.11亿元,并给出“增持”评级。这个预测基于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和中长期盈利稳健的判断。不过,制造业用钢需求波动、原料价格变化以及品种钢产能建设进度,仍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风险因素。
本文内容由多家媒体消息汇总整理而成,感谢您的点赞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