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05-10 01:10:39 股吧网页版
探寻产业发展“新引擎”· 特色产业集群 | “数智上海”:“智造”变“智算” AI产业集群成型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贾丽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发展蓝图已徐徐展开——在宝钢智能车间,AI质检系统以96%的精准率守护着钢铁制造的品质底线;在太保数据中心,智能算法以每秒数万次的速度处理着保险业务的数字洪流……这里既有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蜕变,也有现代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

  从“云上申城”到“数字走廊”,上海正以自主可控的算力为支点,撬动一场涉及多个行业的变革。《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上海超算中心及智算产业链企业,探寻算力如何成为新时代的“生产要素”,算法怎样演变成产业升级的“神经中枢”,数据又为何被称作数字经济的“新石油”。

  “算法炼钢”出炉

  记者踏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钢股份”)热轧车间,迎面扑来的热浪裹挟着金属灼烧的独特气息——这是年产千万吨级钢铁巨人的“体温”。距离高炉群百米外,记者感受到地面传来的轻微震颤,12米高的炉体正以1600℃熔炼铁水,飞溅的金色火花坠入渣沟,与智能巡检机器人闪烁的蓝色信号灯相映生辉。

  “现在,通过炉顶的传感器和AI模型,我们能通过数据大屏准确预判炉况。”宝钢股份数据AI部部长肖苏指向中控屏对记者介绍。

  在恒温冷轧车间,银白色的镀锌板以“秒级”速度变换轧制规程,过去需要6名操作员协同的轧机,如今由“AI主操”自主调控张力。“最神奇的是它能预判‘跑偏’趋势。”宝钢股份热轧厂数模组组长张勇告诉记者。

  从“经验炼钢”到“算法炼钢”,AI为钢铁产业提质增效。在炼铁环节,基于昇腾算力训练的高炉大模型使炉温预测准确率提升至90%以上,大幅降低能耗;在热轧生产线,AI表面缺陷识别准确率达96%;冷轧车间的“AI主操”则大幅减少了人为操作误差。

  “据初步估算,这些智能化应用的落地,每年为宝钢股份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已超过千万元。”宝钢股份数据AI部部长高级经理李佳表示。

  面对国际技术壁垒和供应链风险,宝钢股份选择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昇腾合作,构建云边端协同的智能体系。其中,华为昇腾AI计算平台则扮演着关键角色。

  宝钢股份还计划到2025年上线300个AI应用场景,打造5个标杆智能生产线,并推动行业智能化标准的建立。

  金融大模型“百花齐放”

  当下,金融大模型“百花齐放”,促使金融行业迎来深刻变革。例如,多家企业及机构通过构建行业专属大模型,实现了从通用AI到专业AI的跨越,改变传统保险业依赖人工经验判断和简单规则引擎的局限。这类垂直大模型能够深入理解保险条款、精算规则等专业领域知识,在风险评估、产品定价等核心业务环节展现出价值。

  以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为例,其旗下的太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保科技”),构建保险行业首个自主创新的千亿级参数大模型基础设施,训练效率提升30%。太保科技总经理魏骄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AI正在为保险数据的海洋架设“精算导航仪”,智能保顾、理赔反欺诈模型和智能客服等AI技术已全面落地,其中理赔审核准确率提升59.4%,客户满意度达80.5%。

  此外,太保科技基于华为鲲鹏处理器实施“一云多芯”战略,30天内完成60余个应用适配,为保险核心系统国产化替代奠定基础,并为打造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新型数据中心开辟了创新路径。

  “未来,太保科技计划推动国际化战略,与头部企业联合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碳排放监测体系,助力中国保险科技标准走向全球市场。”魏骄华表示。

  纵观整个行业,垂直大模型正在打开保险科技的新空间。一方面,它能够处理传统规则引擎难以应对的复杂场景,如健康险中的疾病风险评估;另一方面,通过持续学习行业数据,模型可以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在核保、理赔等环节创造增量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类模型沉淀的行业知识可以形成竞争壁垒,助力企业构建差异化优势。

  AI算力“加油站”

  从炽热沸腾的钢铁熔炉,到精密运转的金融系统,再到智能高效的城市管理中枢,上海正逐步将人工智能融入经济全局。

  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支撑,上海超算中心打造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正成为长三角地区AI创新的“算力心脏”。该平台采用华为昇腾全栈技术,已构建起覆盖“产学研用”的完整生态链。

  走进位于浦东张江的上海超级计算中心,记者听到两层玻璃隔音幕墙后传来低沉而规律的嗡鸣声,这是上海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魔盒”算力集群正在全速运转的“呼吸声”。这里搭载的昇腾Atlas900Pod集群正以每秒10亿次的运算速度,将AI模型训练周期从数周压缩至几天。监控大屏上,任务队列不断刷新——汽车企业的自动驾驶模型训练刚完成98%,目前调度共接入4个集群……工作人员轻点触控板,墙面上立即投射出三维可视化界面,展示着算力资源如何在长三角AI企业间智能调度。

  “我们正在突破传统超算的边界,通过‘超智融合’新模式,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贯通。”上海超算中心应用技术部部长王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目前,平台已汇聚80余家企业机构等,形成算法研发、迁移适配、场景验证、商业转化等多个产业圈。其中,上海珑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昇腾推理一体机推出“玲珑数智”智能体解决方案;上海新致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金融投研AI转型,计划2025年服务超100家头部客户;上海电力大学通过“风灵”大模型优化风电运维,降低30%成本。

  上海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基础平台+核心企业+场景应用”的集群发展模式,正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领域形成示范效应。上海AI产业集群的壮大不仅将强化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更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出新质生产力。

  尽管我国算力中心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仍面临挑战,但产业链已经在垂直大模型领域展现出突破性进展,不仅能够解决传统AI技术难以应对的行业痛点,更为未来智能化升级指明了发展路径。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长田丰表示,AI超级算力集群的建设还需实现芯片、网络、软件、能源等全产业链协同。

  在浦东这片创新热土上,上海超算中心就像一座永不熄火的AI算力“加油站”,通过“超算+智算”的融合架构,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智能化转型提供强大动力,不仅成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的核心支撑,还推动智能芯片、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加快走向国际市场。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去年底印发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力争全市智能算力规模突破100EFLOPS,形成50个左右具有显著成效的行业开放语料库示范应用成果,建设3个至5个大模型创新加速孵化器,建成一批上下游协同的赋能中心和垂直模型训练场。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在2025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上表示,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8%,已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上海作为“数字试验场”的创新实践,为中国迈向科技强国提供了有力证明。上海等地在“人工智能+”实体经济领域的持续探索,正助力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更有利地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