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港在2025年11月26日完成年度第5000万标准箱装卸,较2024年提前整整26天,年度量将再创新高。这一里程碑不仅意味着上海港有望**连续16年蝉联全球集装箱量第一**,更折中国港口从“规模领先”向“系统竞争力领先”的深层跃迁。
智慧与绿色双轮驱动效率突破
我观察到,上海港的持续领跑已不再依赖单纯的硬件扩张,而是源于从“规模扩张”到“生态重构”的战略升维。上港集团通过构建自动化码头矩阵与传统港区智慧化改造深度融合的运营网络,打造“广域智联、高效衔接”的协同体系。洋山四期等自动化码头广泛应用F5G、数字孪生和高精度定位技术,远程操控、无人转运成为常态,全流程智能协同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这种以自主技术为核心的智慧化转型,正推动港口从“人控”迈向“智控”。
同时,绿色发展已成为上海港的核心竞争力。集团摒弃“先发展后治理”路径,在旧码头改造中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并建设覆盖全港的清洁能源供给体系。尤为关键的是,上海港正积极参与全球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推进LNG和绿色甲醇加注常态化。2025年已累计完成绿色甲醇加注7013吨,成为全球少数具备两种清洁燃料加注能力的港口之一,为应对IMO 2050净零排放目标提前布局。
枢纽功能向全球资源配置平台延伸
上海港的战略定位已超越传统装卸功能,正加速向全球资源配置平台演进。一方面,依托密集的国际航线网络和高效的中转机制,巩固国际贸易“大动脉”地位;另一方面,通过组建上海国茂控股等举措,整合多方资源,延伸物流产业链。我们注意到,上港集团能源公司正深度参与“沼气全碳定向转化制绿色甲醇”等前沿科研项目,并与上海电气、达飞集团等合作打通绿色甲醇“生产—运输—加注”闭环,这标志着其在绿色航运价值链中的话语权不断增强。
当然,近期龙吴分公司因违规接靠船舶被罚也提醒我们,超负荷运转下的合规管理仍需加强。但整体来看,上海港的提前破箱纪录,是中国基础设施现代化、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的一个缩影。未来其能否持续引领全球港口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观察其在低碳燃料规模化应用与跨产业协同方面的落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