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募基金迎来新变化。
11月19日,原北信瑞丰基金发布更名公告显示,自11月17日起,该公司名称由此前的“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为“华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公告显示,北信瑞丰基金名称变更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更换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后续将对旗下公募基金产品名称进行相应变更。
同日,“北信瑞丰基金”官方公众号也发布了这一更名消息,北信瑞丰基金多个官方平台的名称已完成变更,公司的新logo则与华夏银行基本一致。
界面新闻从天眼查看到,北信瑞丰的名称已经变更,但是其股权结构还未改变。北信瑞丰相关人士告诉界面新闻,目前与华夏银行还没有股权关系,未来有进展会及时公告。
公开资料显示,北信瑞丰基金成立于2014年3月17日,控股股东为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持股占比60%;第二大股东为莱州瑞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占比40%。
北信瑞丰基金与华夏银行看似毫无联系,但其实背后的关系千丝万缕。北京国际信托的控股股东为北京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而华夏银行的控股股东也是该公司。如若未来发生股权变更,也是一次国资内部的资本腾挪。
事实上,华夏银行对北信瑞丰的“企图”早已有迹可循。今年8月,宣学柱出任北信瑞丰基金总经理,宣学柱来自华夏银行,其曾在招商银行总分行金融市场与投行条线工作,后担任华夏银行广州分行党委委员、中山分行行长、总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职务。
北信瑞丰基金相关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华夏银行党委对北信瑞丰基金党支部实行提级管理,此外华夏银行还对公司业务开展、渠道拓展、投研合作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
作为一家小型公募,北信瑞丰基金并不被业内所熟知。然而自2023年以来,因深陷降薪、劳资纠纷等丑闻,该公司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小公司所面临的问题也逐渐曝光。
近年来北信瑞丰基金高管变动频繁,2025年8月,任职不到两年的总经理刘晓玲官宣离职,她的前任赵远峰任职总经理时间也不足两年。而在2023年8月与赵远峰一起离职的是当时的董事长李永东。更为严重的问题是,2025年6月,该公司前任董事长、代行督察长夏彬因对公司治理、内控机制、监管材料报送及信息披露等问题负主要责任,被北京证监局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管理层的不稳定也导致公司发展严重倒退。Wind数据显示,该公司管理规模曾在2020年达到130亿元峰值,截至2025年6月末,其公募管理规模仅剩27.06亿元。
随着现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入职,该公司规模已有起色。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公司公募基金规模突破200亿元。
通过梳理该公司旗下基金三季报,可以发现规模的扩张主要来自北信瑞丰鼎盛中短债基金,该基金在三季度规模从不足2000万元暴增至171.15亿元。而增长的原因是有机构投资者进行了大额认购。其中一家机构申购70.45亿份,另一家机构申购44.03亿份,份额占比分别达到46.76%和29.23%。
规模的回升或与华夏银行的支持不无关联。一篇宣传北信瑞丰基金的文章中提到,“近几个月,在华夏银行的支持下,北信瑞丰基金已开始加速银行协同业务落地。”
在股权关系尚未变动的情况下,华夏银行已通过管理介入、渠道协同与资源注入,悄然将这家一度规模萎缩到冰点的基金公司纳入其金融生态圈,华夏银行意图为何?尽管当前北信瑞丰的股权结构还未有所改变,但从上述种种行为不难看出,华夏银行所谋求的或许绝非简单的业务层面的支持。
天相投顾有关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公募牌照对银行来说仍有吸引力。在业务层面上,可以拓展银行的业务渠道,尤其是提供管理费收入的非资产负债业务,这在息差走窄的情况下至关重要,能够扩充集团收入来源,也可以增强集团的抗风险能力。
财报显示,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8.8亿元,同比下降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8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为149.33%,较年初下降12.56个百分点,较中报的156.67%进一步下滑,且为2021年以来首次跌破150%。
从收入情况来看,华夏银行的传统核心收入利息净收入呈现下滑趋势,但非利息收入却出现了同比增长。华夏银行前三季度实现手续费和佣金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21.6%,主要依托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支撑。不过,该业务难以弥补利息净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下滑。
此外,经过几年的发展,华夏银行旗下的华夏理财已经小有规模,排名也居于前列。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25年上半年,华夏理财的规模突破万亿。但是梳理华夏理财的产品就会发现,其含权类产品比例较低,根据华夏理财2025年半年报,权益类和混合类存续规模分别为7.72亿元、6.36亿元,占比分别为0.08%、0.06%。
普益标准在采访中表示,尽管当前理财产品规模日益壮大,但是银行理财在发力权益类产品时仍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投研能力相对不足,二是投资者接受程度较低。由于权益类、偏股混合类产品的风险较高,目前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仍处于较低水平。
“而公募基金在权益投资、指数基金等领域更具优势,可服务中高风险需求,能完善银行整体产品矩阵。”苏商银行特约研究院付一夫指出。
北信瑞丰也有意发展权益业务,宣传文章提及,“中小公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固收筑底、权益突围’的路径被视为明智选择,北信瑞丰基金当前的布局符合这一行业规律。对于北信瑞丰基金来说,权益投资的改善虽面临更大挑战,但公司具备较好的投研基础,可支撑权益投研能力的持续优化。”
随着此次更名,在华夏银行的“加持”下,华银基金的后续发展态势如何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