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股份(SH600010)$ 包钢股份:三重资源龙头引领,钍基发电突破重塑能源格局
在全球战略矿产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的赛道上,包钢股份依托白云鄂博矿这一“世界级矿产能源宝库”,构建起无可撼动的核心竞争力——不仅稳坐中国最大稀土矿、最大萤石矿双龙头宝座,以国内第二的钪储量占据稀缺金属高地,更凭借稀土提炼副产品钍资源的最新研发突破,解锁了“一毛以下度电成本”的能源未来,其多元稀缺的资源矩阵与技术创新,正成为保障中国产业安全与能源自主的双重核心支柱。
稀土领域,包钢股份的资源储量与衍生价值双双领跑全球。作为白云鄂博矿的核心掌控者,公司拥有稀土工业储量4400万吨(以稀土氧化物REO计),占中国已探明储量的83.7%,远景储量超1.35亿吨,全球占比达38%,涵盖轻稀土与中重稀土全品类,其中中重稀土绝对储量超660万吨,打破“北方缺重稀土”的传统认知。更具价值的是,开采铁矿石后产生的尾矿库中,储存着约1382万吨稀土氧化物,经技术升级已实现高效回收,成为可持续利用的“稀土二次宝库”。而稀土提炼过程中伴生的钍资源,更成为能源革命的关键筹码——包钢股份已探明钍资源22万吨(占全国77.3%),远景储量高达14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75%,通过最新研发的再提纯技术,已掌握99.999%核纯钍批量制备工艺,2026年预计形成5000吨/年钍精矿产能,为钍基发电商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公司稀土精矿产量占全国开采总量的70%,既是下游产业核心原料供给方,更通过“稀土开采-钍提取-核能发电”的循环产业链,实现了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释放。
萤石领域,包钢股份以海量储量与全场景应用筑牢龙头地位。白云鄂博矿伴生的萤石资源量达1.3亿吨,其中4392万吨储量(CaF₂含量≥60%)占国内总储量的15%,品位超90%,远超普通单一萤石矿。作为我国24种战略矿产之一的“工业黄金”,萤石的应用贯穿各行各业:化学工业中,是生产氢氟酸的核心原料,支撑氟化铝、制冷剂、碳氟化合物树脂等产品制造,还能提升汽油辛烷值;新能源与半导体领域,电子级氢氟酸用于芯片蚀刻、硅片清洗,含氟气体助力芯片制造,同时也是锂电池电解液的关键原料;建材工业中,作为玻璃助熔剂、水泥矿化剂、陶瓷釉料助色剂,全方位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高端制造与医疗领域,氟材料可制造人造骨骼、心脏瓣膜等医疗植入物,含氟有机化合物是抗癌药物、含氟可的松的重要成分,航空航天领域则用于生产飞机结构件、导弹推进剂等关键部件。目前,包钢股份已与金石资源、浙江永和等合作建成全球最大萤石精粉、无水氢氟酸生产基地,实现伴生萤石资源从回收至高值化利用的全产业链覆盖。
稀缺金属钪与钍的双重布局,进一步凸显包钢股份的战略纵深。公司白云鄂博矿已探明钪金属储量14万吨,占中国已探明储量的20%,位居国内第二,该矿区贡献了全国70%以上的钪产量,是国内钪资源开发核心载体。钪作为“光明之子”,价格达黄金的4倍,在航空航天、核能、超导体等尖端领域不可替代,而最新研究显示,高浓度钪掺杂可研制出300℃中温运行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大幅降低新能源发电成本。更具颠覆性的是钍基发电的突破:1吨钍完全裂变释放的能量相当于350万吨标准煤,即便按工业级氧化钍350万元/吨计算,度电燃料成本仅约0.0278元,叠加规模化运营后,综合电价可稳定在0.1元/度以下,规模化后甚至能降至0.05元/度,远超传统火电、核电的成本优势。这一近乎“白菜价”的清洁电力,不仅能24小时连续稳定供电,摆脱光伏、风电的间歇性困境,更解决了传统核电的安全风险与核废料处理难题,其140万吨远景储量足够人类稳定使用万年以上,仅国内已探明储量就够14亿人使用2万年。
从稀土、萤石到钪与钍基发电,包钢股份已构建起“资源-技术-产业”的多元协同矩阵。随着全球高端制造业对稀有金属需求攀升,以及我国钍基熔盐堆技术的领先突破(甘肃民勤2MWt实验堆已稳定运行,福建60万千瓦示范堆预计2026年开工),公司不仅能通过资源开发与产业链延伸实现价值重估,更将在维护稀有金属供应链自主可控、破解能源进口依赖、引领全球能源革命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随着尾矿稀土回收优化、萤石高值化产品迭代、钪资源产业化落地及钍基发电商业化推进,包钢股份的战略价值与市场潜力将迎来全面爆发。